張玲
摘 要: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關鍵在讓學生形成對作文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向他們傳授正確的寫作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2--01
作文教學是小學中高年級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愉悅性情、陶冶情操的一項高級思維活動,所以語文教師對教學都非常重視。但與這構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學生缺少自發(fā)能動的寫作興趣,甚至有學生對寫作文患有一種恐懼癥,詛咒作文是“陷阱”,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設法引導小學生走好作文路是作文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探究問題。 那么,教師應如何引導小學生變頭痛為樂趣,走好作文之路呢?
第一,興趣啟蒙興趣是學習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
興趣可謂是每個學生邁入作文之門的“啟蒙老師”。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首先,應該讓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這是誘發(fā)其寫作興趣的心理因素。剛接手二年級,學生開始寫 日記,但真心能夠主動表達內心感受的卻為數(shù)不多。 記得有一次,我在批改日記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的日記有一句話寫得特別精彩“早晨,我來到院子里,發(fā)現(xiàn)院子里滿是陽光?!比绱撕唵蔚膸讉€字,一句話,卻使我讀懂了晴空萬里,找到了陽光在動的感覺。于是,在“佳作欣賞”課上中我表揚了這個學生。從此,這個學生的興趣之火被點燃了,她每天都主動又快樂地寫日記,其中往往佳句迭出,視角新穎。
其次,教師應重點啟發(fā)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靈感,鼓勵他們將一日之內身邊的人、事、物、景不管形狀,不定長短,自擬題目地記下來,通過寫日記培養(yǎng)學生 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及時收閱批改,做到多表揚,少批 評,多鼓勵,少否定,通過日常的一言一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再次,教師在指導作文時,應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 用,給學生留下自我施展的空間,在作文階段,“記事”是關鍵。學生通順地記述一件事比較容易,但要真心記好一件事則比較困難。所以,每次寫作之前,我都要將本次的具體要求和基本技能教給學生,和學生共同審題,共同確定中心,然后讓他們自己選材,擬定提 綱。這樣,在指導中有收有放,不但使學生對所寫的文章有了一個完整的印象,而且恰到好處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為提高寫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習慣為友。
擁有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與其活動的習慣。初學作文,重要的有話可寫。小學生每參加一項活動,進行一次表演,每學到一樣本領,心里總是非常高興的。神奇的世界,美麗的自然,對學生都有著無限的魅力。一只小兔、一個蘋果、一朵鮮花、一件玩具……孩子們都會覺得那么有趣,充滿了吸引力. 因此,作文前應組織學生親身實踐,親自操作,凡是是讓學生親眼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的都應放手讓他們去做,同時,引導他們學會怎樣觀察,如何抓特點,從而使學生明白:作文就是寫自己的事,寫自己親自看到的、親耳聽到的。
其次,要培養(yǎng)觀察的習慣。童年的生活充滿活力,五彩繽紛。然而卻有不少學生缺乏這種生活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能力。因此,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感受能 力是提高其寫作整體能力的最為基礎的一環(huán)。要培養(yǎng)學生勤于觀察的良好習慣,首先要從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興趣開始。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可要求他們多 觀察人物、景物、通過認真觀察,加之教師通俗易懂的解釋,使學生在頭腦中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在觀察的同時,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觀察對象提出質疑,以、從而使其觀察的興趣越來越厚。在指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注意知指導他們寫觀察日記,引導他們要處處留心生活,養(yǎng)成樂于觀察和寫日記的好習慣。這樣,使學生既增加了興趣,積累了材料又豐富了生活,學會了寫作。
作文教學中,還應鼓勵學生合理想象。小學生作文的目的之一是初步運用書面語言表情達意.如果單純追取“語言表達”,必然會導致思想格調低下:版面強調“寫真實”,則會喪失作文的功能。唯有在符合生活真實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合理想象,循循善誘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因勢利導,才能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強調作文應符合生活的基本規(guī)律,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不要去想,防止想當然,提倡學生在寫真話的基礎上,合理想象, 遵循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靈活運用寫作技巧,寫出生動、形象、富有生氣的好文章。
第三,方法引路。
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蔽覈逃伊簡⒊苍f過“教人當以方法為主。”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
如學生從課文中學到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順序,以及總分式、并列式、順接式等結構特點,教師提供材料,提示范圍,輔導寫作。在一定時間內,反復訓練。
其次,教師應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這樣會 使作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先使學 生明白修改的內容,如中心是否明確、詳略是否得當、重點是否突出、前后是否照應等,每次訓練都要和單元重點緊密結合,始終注意字、詞、句、標點運用的基本訓練。
此外,教師還應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鼓勵學生 多看書、多讀報,遇到好的詞句便分類摘抄下來。在每天第一節(jié)語文課前自選內容進行“一分鐘演講”。可以講一個人、一件事,也可以說一段名言警句,以及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每日按座次輪流,使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如此日積月累,學生不但寫作水平提高了,而且口頭表達能力也會有明顯的進步。
實踐證明,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中心,教師要善于開創(chuàng)一個讓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那么,作文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話了,學生的作文定會更具有時 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