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改革課堂教學: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二是精選習題,減輕學生負擔;三是強化應用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四是化學教學要與社會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五是利用化學實驗考核,發(fā)展思維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化學課堂;教學改革
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改革課堂教學,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課堂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的氛圍,給學生以較大空間和較多時間的自主活動,創(chuàng)造出“低消耗,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自然基礎知識的化學教學,要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并在不增加課時,不增加作業(yè)量,減輕學生的負擔的前提下,需要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著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講授的目的應是指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升華,重點放在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上。即突出以學論教,學教結合,構建“學”“思”“樂”的教學模式。“學”指掌握知識,即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活動;“思”指思考和研究問題,主要是學習中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活動;“樂”指樂于學習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上來?;瘜W課的講授中要注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標準為主線,努力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的最佳結合,實現(xiàn)學、思、樂的整體優(yōu)化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學思樂整體優(yōu)化”科學家思想的指導下,“提出問題——觀察實驗——集體研討——應用擴展”是一種優(yōu)化教學模式,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有利于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例如,講授“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中的“緩慢氧化”概念時,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實際中“麥秸垛的自燃”“鬼燈(火)”等現(xiàn)象,進行設疑,提出問題:在無人點燃的情況下為什么會自行燃燒?通過設疑,引導學生自尋答案,自釋疑難,既體現(xiàn)了知識的情趣,又強化了教學內容,推動了學生在設疑與釋疑的有序活動中攀上一級又一級的知識臺階。實踐證明:這種“學思樂整體優(yōu)化”教學模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學生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以及自覺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傳統(tǒng)教學望塵莫及的。
二、精選習題,減輕學生負擔
習題演練的目的應放在對學生全面的能力訓練上,而不應只是邏輯演繹的訓練上,著重自覺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分析綜合和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即要注重營造應用化學知識的情境,又要激勵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免不了要做許多練習題,但習題過多、過濫,勢必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習缺乏主動性,疲于應付和抄襲。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習題,特點是要針對學生易錯的問題和基本知識點來選題,這樣才有利于教學。例如,在學習單質、化合物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應用題判斷具體物質的類別,還可以用“單質不能發(fā)生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等問題讓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課外作業(yè)不宜太多,能夠在課堂內完成的可用小測、提問和討論方法解決。
三、強化應用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激勵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是素質教育賦予化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因而有不少人誤認為“化學是化學,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現(xiàn)實中沒有化學的創(chuàng)造性而言”,以致思維被動,學習消極。因此,強化化學應用意識的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性的有效前提。
化學計算教學中如何強化化學應用意識呢?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營造一種現(xiàn)實情境,提出一種實際需求讓學生思考。如在“溶液稀釋”教學之后,提出如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提出解決方案。例如,某癱瘓病人急需50%的酒精擦拭皮膚,但他家里只有50克95%的酒精和一定量的蒸餾水,應該怎樣兌水來解決目前的問題?學生見到這個問題,就會產生一種要克服現(xiàn)實困難的強烈愿望,即刻進入探究狀態(tài),就會為現(xiàn)實的輝煌而動手操作。這樣,化學應用意識就會順著知識“活水”流向學生的心田,化為他們強大的學習熱情。
四、利用化學實驗考核,發(fā)展思維能力
實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的設計能力、規(guī)范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上?;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是最富有啟發(fā)性,最具有說服力,也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手段。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教師始終是“演員”,學生難以擺脫當“觀眾”的角色。從觀察自然事物或現(xiàn)象,到實驗操作和結論的歸納,都應該讓學生參與,教師則指導觀察的方法,規(guī)范操作實驗,設計檢測題和監(jiān)督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操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教師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中,要求學生制出BaSO4。面對眾多的化學藥品,教師不告訴學生怎樣來制取,而是讓學生首先考慮哪些物質相互反應能生成BaSO4,并完成有關的實驗。然后寫出有關離子方程式,最后歸納出離子方程式。這樣,既教會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設計和操作,使學生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訓練實驗技能,鞏固加深知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