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不論什么年代,兒童總是在游戲中成長。民間游戲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孩子接受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使幼兒需要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協(xié)調組織、合作競爭等能力。民間游戲中蘊含的社會性教育價值,是現(xiàn)代游戲所不能比擬的。
[關鍵詞]社會性;民間游戲;幼兒;重要
社會性發(fā)展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園的主要活動是游戲,民間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一種。游戲是我們向孩子進行社會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游戲,因為易學、易會、易傳、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深受幼兒的喜愛。民間游戲與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有密切關系。研究表明:積極的社會化更可能出現(xiàn)在自由游戲中,而不是出現(xiàn)在成人組織或設計的活動中。把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民間游戲中幼兒自然的游戲伙伴關系有助于其社會性的發(fā)展
民間游戲能增進幼兒的同伴關系。同伴關系指在游戲中幼兒一起玩耍和游戲。魯本斯坦和沃斯曾經設計兩種情景:一是獨自玩,一是與同伴一起玩。結果表明,與同伴一起玩比獨自玩更趨于復雜化,更能發(fā)現(xiàn)物體的性質。由此可見,幼兒平等的關系使他們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響,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當兒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兒童就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體中的一員,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幼兒民間游戲中,一般都需要若干名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如“炒黃豆”(2人)、“找東南西北”(2人)、“花兒花兒幾月開”(集體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集體游戲)等。大多數民間游戲配有童謠和兒歌,趣味性強,有節(jié)奏性,游戲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表達,豐富了詞匯。如游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用語言“炒、炒、炒黃豆,炒炒黃豆翻跟頭”等,兩人邊念兒歌邊拍手,使他們心情愉快,增進了情感交流。民間游戲中也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guī)則,幼兒在游戲中必須遵守這些規(guī)則才能使游戲進行下去,這會促使幼兒控制自己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遇到許多問題,如人數或多或少、大家對規(guī)則理解不一致等等,通過游戲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協(xié)調,幼兒能學會遵守規(guī)則,與他人友好合作;學會自己解決人際關系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游戲中,每個幼兒都不斷更換角色,游戲伙伴中會很自然地產生“領袖”,這些“領袖”也會很自然地被淘汰,這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和組織能力,同時教育幼兒要平等待人,樹立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克服任性、唯我獨尊等不良風氣。
二、民間游戲培養(yǎng)幼兒良好個性及意志品質的形成,有助于其社會性的發(fā)展
民間游戲能幫助幼兒獲得成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白孕判氖敲總€人事業(yè)成功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zhàn)勝各種困難,敢于奪取勝利。”實踐證明,民間游戲特別是民間體育游戲的開展,能夠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培養(yǎng)快樂的情感。比如在大班開展的“斗雞”游戲,大部分孩子很快掌握了比賽方法,勇敢地和同伴進行較量,但也有個別很膽怯的孩子,不敢和同伴比。這時可以有意識地請能力、體力相當的孩子進行游戲。經過教師的不斷鼓勵,在同伴的加油聲下,孩子嘗試參與了。正因為體力相當,孩子之間的差別不大,從中孩子也體會到游戲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孩子的自信心就樹立起來了。
幼兒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幼兒在游戲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在自然、自發(fā)的民間游戲中,沒有任何干預,自娛自樂,幼兒的情緒是放松的,沒有心理壓力,敢于大聲說笑,可以大方地表現(xiàn)、大膽地想象。民間游戲帶有競爭性,這使幼兒在游戲中同時面臨著成功與失敗。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勝,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當他們面臨失敗,會產生挫折感,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游戲只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游戲的規(guī)則,有的是明顯的,有的是隱藏的,幼兒必須按照規(guī)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guī)則協(xié)調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地服從游戲規(guī)則,約束自己。例如,在“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中,當“老狼”的幼兒在回答幾點鐘時不能回頭看,其他幼兒只有聽到“老狼”說“天黑了”或者“12點鐘”時,才能轉身往回跑,如果“老狼”在回答幾點鐘時抬頭看或者其他孩子沒有到時間才轉身跑,他們就要被大家停止游戲。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了自我控制,鍛煉了抗挫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因此,民間游戲的開展過程可以說是幼兒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和積極情感的過程。
三、幼兒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多向交流,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民間游戲可以成為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多向溝通的橋梁,民間游戲來源于生活,許多家長都會玩,對兒時的游戲往往都難以忘懷,甚至津津樂道,這對幼兒園征集和開展民間游戲推動極大。在家庭里,家長懷著愉悅的情感,帶著耐心和愛心,和自己的孩子進行親密接觸和交流,同時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及在幼兒園的情況等。在幼兒園中,好玩的民間游戲自然能把大人和孩子湊在一起,互教互動,盡情游戲,這對于現(xiàn)在很多獨生子女來說,獲得的是寶貴的社會交往機會。由于現(xiàn)在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很少陪孩子一起玩游戲,即使是有空了,也不知道陪孩子玩些什么游戲,當孩子們在家里要求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做游戲時,家長們經常會拒絕,孩子們只能默默地獨自玩耍,而當孩子們在幼兒園學會了民間游戲,并在家中玩時,喚起了父母對童年的回憶,他們會興奮地告訴孩子:“我們小時候也玩過這樣的游戲。”家長會主動要求和孩子一起玩。民間游戲是促進和改善親子關系的載體,架起了孩子與家長之間心靈交流的橋梁。
總之,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不論什么年代,兒童總是在游戲中成長。民間游戲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孩子接受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使幼兒需要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協(xié)調組織、合作競爭等能力。民間游戲中蘊含的社會性教育價值,是現(xiàn)代游戲所不能比擬的。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