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由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差異,面對同樣的任務,有些學生因為基礎知識掌握得好,學習能力強,他們完成學習任務速度快、效果好;而“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慢,學習效果也不理想,交流成了優(yōu)秀生的舞臺。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困生”的參與度,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小組內(nèi)合理分工,充分考慮學困生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知識儲備等情況合理分工。每個小組四人,一個優(yōu)生帶一個“學困生”或稍差的學生,另有兩名中等生。在學習時組內(nèi)合理分工,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特別要讓“學困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組長負責協(xié)調(diào)、安排組員的任務。每個成員之間都要互相協(xié)調(diào)、互相幫助,逐步形成人人幫我,我?guī)腿巳说膶W習氣氛?!皩W困生”既是被幫助的對象,同時也有自己的長處,可以幫助別人,從而體會到互助的快樂。
二、培養(yǎng)“學困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合作質(zhì)量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部分內(nèi)容需要先自學后合作。只有學生自己對學習內(nèi)容了解、研究,才有內(nèi)容與同伴交流,也才聽得懂別人交流的內(nèi)容,理解別人的解題思路。針對“學困生”,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學。第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生帶著任務學習,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學習效率更高。第三,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皩W困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重要。第四,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分層指導和訓練,既能滿足優(yōu)生的學習愿望,讓他們吃得好,又能使“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讓他們吃得飽。
三、在合作中要面向全體
我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目前需要關注的是“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合作學習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全體,是合作的難點。合作學習大致可分為合作前準備、交流討論和匯報總結三個大步驟。合作前做好分工,特別是要讓“學困生”明確學習任務的內(nèi)容和目標,讓他們知道要研究討論哪些問題,清楚重點和難點,知道用什么方法完成任務。由于“學困生”大多理解能力不夠或聽任務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可能會不清楚要完成什么,怎樣完成,以致于在別人自主學習、操作時,他們無從下手,不知干什么,只好在那兒看熱鬧,最后,別人在討論交流時,由于他沒們有深入研究,所以無話可說,甚至連聽懂別人說什么都很難。對“學困生”而言,在自學和交流階段,千萬不要讓“學困生”成為旁觀者,不能只關注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更應時刻注意“學困生”的反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共同提高。
四、在合作中特別關照“學困生”
在實際操作時,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就開始小組討論,一些學生就只能坐享其成或者人云亦云,對別人的見解無法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不知道是該贊同還是反對,更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完不成學習任務。在交流前,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先獨立思考,為交流做準備。對“學困生”而言,有些問題對他們有一定難度,做不出來或不懂是正常的,關鍵是他要盡力去做,樂意去做。此時,本組的“優(yōu)生”可以適當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能達到似懂非懂,就已經(jīng)很理想了,最后在匯報交流以及教師的點撥、訓練下就會解決疑難。此時我更關注的是“學困生”的參與度和他們的情緒。我在教學筆算乘法時,發(fā)現(xiàn)“學困生”也是愿意去研究、去發(fā)現(xiàn)的,他們的學習情緒也很高,只是學習能力有些欠缺,思維不夠慎密,自己很難理解計算原理和方法。別人在說時,他們跟不上別人的思路,此時需要外力的幫助,外力離不開小組其他成員的幫助和教師的指導。
五、小組匯報時以“優(yōu)”帶“差”
在匯報時,多數(shù)教師都喜歡讓“優(yōu)生”匯報。這很正常,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結論效果,“優(yōu)生”都讓人“放心”。特別是公開課時,匯報者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整節(jié)課的效果。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長期這樣做的弊端是“優(yōu)生”本來能力就強,又帶著壓力學習,學習效率會很高;相反,讓“學困生”感覺到無論學不學,會不會都不影響匯報效果。他不被重視,更沒有學習壓力,學習時就不會集中精力,無論自學、討論多長時間,對“學困生”來說都是無效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旁觀者。
怎樣避免“學困生”成為旁觀者呢?我的主要做法就是以“優(yōu)”帶“差”。我在實踐中是這樣做的,盡量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優(yōu)差結合,成績捆在一起,各小組匯報的人選是由小組推薦和教師指名相結合。學生選一定會選本組學得最好、表達能力最強的,而教師指名則是本組中的中等生或“學困生”。每次匯報,讓“學困生”說,“優(yōu)生”再補充和總結,“學困生”自己匯報成功得滿分10分,在“優(yōu)生”幫助和補充下匯報成功,根據(jù)情況得6—9分。這樣,在分組學習時,“學困生”得到了本組成員的關注,他自己也意識到必須要努力,要為自己的小組爭取榮譽,其他學生由于怕“學困生”拖后腿,也很愿意幫助他們,共同進退。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教師在評價時,逐漸由針對個人學習效果的評價轉變到對每個小組整體的評價,評價他們的學習效果如何,評價他們的合作程度的高低、學習態(tài)度和情緒怎樣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樹立集體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
總之,在合作中要合理分工,培養(yǎng)“學困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以優(yōu)帶差,生生互助,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大的提高,使“學困生”不再成為“旁觀者”。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