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意圖
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是《獻給母親的歌》,這一主題與閱讀有一定關系,因此選擇了龍應臺的《目送》拓展學生的視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
二、前置作業(yè)
1.本文作者寫了自己生命歷程中幾次難以割舍的目送?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情感?
2.本文你最喜歡哪一段(句、詞)?讀出來,說說喜歡的原因。
3.結合你的閱讀、積累與體驗,說說讀完本文后你的感受和聯(lián)想。
4.生活中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嗎?組內交流并寫出來,形式不限。
三、教學過程
師:龍應臺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作家,她的《目送》曾經在港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
生:各小組長檢查小組前置作業(yè)完成情況,并進行評價性匯報。
師:前置作業(yè)完成很好,現(xiàn)在對自主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不懂或者有疑問的地方小組內探究解決。
生:小組內質疑、討論。
師:本文作者寫了自己生命中幾次難以割舍的目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展示前置作業(yè)1)
生:一共寫了兩件事,一件是作者目送兒子,一件是目送自己的老父親。
師:誰能把這兩件事具體描述一下?
生:第一件是寫目送兒子上學、目送兒子去美國做交換生的背影、目送兒子等公交車。第二件是寫目送父親送我上班的背影、目送父親坐輪椅離開時的背影、目送父親離開人世時的場面。
師:如果在每件事情前面加上一個修飾詞,就更能準確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比如目送孩子上小學這件事怎么表達?這幾件事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目送兒子時是不舍和牽掛,以及面對兒子成長的無奈和無法釋懷的落寞;目送父親時是對于父親日漸老去而又無法阻止的痛苦。
師:你能舉一個例子嗎?
生:“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紛亂的人群里,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边@句話寫出了母親的不舍……
生:還有擔心、牽掛。
師:同學們理解很透徹。請同學把所說的內容寫在黑板上。
生:我認為還表達了面對父親的離去而又無法挽回的痛楚與無奈。
師:同學們一起體會一下這種情感(齊讀第十三段)。誰能說說作者的無奈表現(xiàn)在哪里呢?
生:“有一次,發(fā)現(xiàn)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中的“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寫出了作者的無奈。
師:是啊,人到中年面對的壓力不僅僅來自父母還有孩子以及工作,所以才會有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的感慨。
師:人生的閱歷不同,所以理解也不相同,還有不同見解嗎?
生:作者目送兒子的三個畫面,目送兒子進小學時是不舍,當兒子去美國做交換生的時候,目送兒子等公交車孤獨的背影,作為母親有不舍而更多地是傷心和無奈。
師:解讀非常準確,誰能舉一個例子?
生:我認為這句話最能體現(xiàn)出此刻母親無奈的情感,“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p>
師:請同學一起體會這段話的含義,大家齊讀第八段。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凄涼、傷心、無奈、落寞。
師:好,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多重情感的交織,我認為武曉瑩同學說的“落寞”非常準確。哪句話能證明此刻情感?
生:我認為“我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這一句最能體現(xiàn)孩子長大了,做父母的那種落寞。因為在兒子長大的瞬間,孩子已經把母親從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趕了出來,并加上了一堵厚厚的墻,母親再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我想在座的每位同學都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隨時都向母親敞開心扉吧!
師:張庭嘉對文章理解很透徹,同時能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出了自己的感受,很好!你們最喜歡哪一段(詞、句),讀出來,說說喜歡的原因。(展示前置作業(yè)2)
生:“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边@句話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兒子的音樂比作自己的心房,是一扇緊閉的門,作者打不開這扇門和兒子無法交流的無奈。我還喜歡“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于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薄耙淮缫淮纭奔毮伒貙懗隽四赣H的不舍,“倏忽不見”是突然不見,寫出了兒子動作之迅速,讓母親倍感凄涼。
師:如果此刻,兒子能回眸向母親一笑,母親會怎么樣?
生:高興、欣慰、滿足、激動。
師: 結合你的閱讀、積累和體驗,說說讀完本文后你的感受或者聯(lián)想。(展示前置作業(yè)3)
教師:學習這篇文章同學們談了很多感悟,盡管你們的閱歷還不深,但是你們的發(fā)言卻是感同身受,有些同學感覺意猶未盡,可以在課下小組內繼續(xù)交流你們的觀點、感悟。在這里我也把我的想法留給大家,與你們共勉。
我喜歡:“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這是本文的題記。我的體會是①任何親人只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長是我們必須獨立面對的;③面對生活中種種失去的落寞與痛楚是我們生命的必然。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