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導,不斷挖掘內部潛力,立足農村教育實際,抓實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充滿活力?;仡檸啄甑纳窘逃龑嵺`,我們從中理清了一條思路,要想開展好生本課堂改革,必須把握好幾個關鍵點:前置性作業(yè)的設計、生本學習小組的建設、課堂展示交流的把握、動態(tài)評價激勵機制的確立。
一、“前置作業(yè)”的設計是生本課堂充滿活力的前提
生本課堂重視“前置作業(yè)”的設置。教師設計的生本前置作業(yè)實行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發(fā)現學生前置作業(yè)完成的質量一天不如一天,學生前置性作業(yè)興趣沒以前高,更可怕的是課堂上出現了學生匯報無精打彩,不認真傾聽的情況。經過多次討論研究,我們找出了原因:前置作業(yè)布置得太多而且要求太籠統(tǒng),學生不知道該了解什么,思考什么,這樣導致第二天的課堂展示交流抓不住重點,知識點的突破就更談不上了。無效的前置作業(yè)時間長了,學生的課前先學流于形式,不僅成了學生的負擔,甚至引起學生的忽視。
生本課前置作業(yè)要以“低入”為問題的起點,注重體現“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認真研究,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去搜集、閱讀資料,積極思考,要給學生留有知識生成的空間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切忌將前置作業(yè)設計成復習資料搬家的導學式作業(yè),限制學生思維。
經過幾番學習、研討和改進,我校教師很好地把握了前置作業(yè)設計的要領和方法,前置性作業(yè)的設計體現學科特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少而精,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是生本課堂充滿活力的關鍵
“合作學習小組”組建的成敗是生本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學生按成績搭配,分為4—6人一組,設組長1人,其他按順序編號?;旧弦唤M中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2人,學困生1人。這樣做既能保證小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進行人員調整,以保證小組間學生競爭的活力,增強小組內學生合作的凝聚力。
任何改革沒有強力推進,都不會很好地落實。認識到生本課堂改革實踐中生本小組建設的重要性,學校要求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組織任課教師共商班級生本學習小組建設方案及評價辦法。方案出臺后,各學科教師全方位貫徹執(zhí)行,不留死角。同時,學校出臺了《生本課堂評價細則》,重新修改了《教師量化考核辦法》,將小組建設與教師的課堂評價和年終量化考核掛鉤,并定期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對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情況。
如今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擺脫了以往形式上的合作,小組內部分工明確,互幫互學,課堂氣氛熱烈,效率提高,轉差效果明顯?!昂献鲗W習小組”的成功組建,成為生本課堂充滿活力的關鍵。
三、充分“展示交流質疑”,是生本課堂充滿活力的核心
過去,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多是課本上固定的答案,學生看書即可找到,沒有多少空間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沉悶不吸引學生。生本課堂由于開放性的前置作業(yè)設計,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可以依據個人的認識和各自查找的資料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學生的積極性反而被充分挖掘出來。學校要求教師,當學生產生不同的意見時,注意不要急于講解,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展示交流質疑,使學生的思維在交流質疑中發(fā)生碰撞。
如我校七年級曲鳳琴老師講的《最后一課》,課堂上一個簡單、根本、開放的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和大家說點什么?”將學生思維引入了廣闊的空間: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有介紹寫作方法的、有對戰(zhàn)爭的殘酷性發(fā)表意見的、有體會到對生養(yǎng)我們的祖國的敬意的,有認識到對事物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道理的,有想到學習態(tài)度要端正的,有對愛國做法加以闡述的。此時,曲老師耐住性子不去打擾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和表達。沒有了過去枯燥的字詞句篇和中心思想的分析,你會驚喜地發(fā)現:沒有哪個同學不在積極思考,沒有哪個學生不想把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展示。沒有了老師面面俱到硬性的引導分析,學生反而分析得更加全面、透徹。同時,學生內在的自我激勵系統(tǒng)得以激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培養(yǎng),也使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得到很好的實現。
四、“動態(tài)評價機制”的建立,是生本課堂充滿活力的保障
生本活力課堂的打造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學生天性喜好新奇,隨著生本課堂改革研究的深入,我們發(fā)現,改革初期單一的打分制評價辦法,漸漸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如果評價跟不上,小組互動合作學習就無法實現高效,課堂就會漸失活力。因此,學校要求以班級為單位,各學科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研究建立動態(tài)的生本課堂評價機制。
學校不是機械地按預設思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而是根據老師們在課改中的表現,靈活地調整考評辦法。比如實驗初期,老師們對生本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不夠,多在觀望,真正落到實處的少。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推出了以年級為單位,每月每學科至少兩人參加的“生本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所得成績計入期末教師量化考評中,將同一學科、同一教研組、同一年級的教師進行捆綁。這一做法實行了兩學期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老師們在參加評比的課堂上運用生本的方法來授課,其余的課堂就師本。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校教務部門及時研討解決辦法,重新修改了評價細則,改為不定時間、不定人、不定學科隨時抽查的“優(yōu)質生本推門課”評選活動,促進新生本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以滿足活力生本課堂的建設要求。
如今,我校的生本課堂異彩紛呈,所有的學生都在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索、討論、互相質疑、上臺展示,高效、高質、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體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愈好,思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熱烈,理想課堂得以實現。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