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課程,更是一門語言。自從中國加入國際世貿(mào)組織之后,英語更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囊豁椉寄?。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屬于基礎課程,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能力以及養(yǎng)成正確觀念的有效途徑,所以,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英語教學;有效課堂;問題分析;方法策略
有效的課堂是所有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課堂不但要有效,而且還要高效。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課堂模式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傳統(tǒng)的課堂過于死板,學生被動,積極性不高,為了符合時代的需求,新的課堂不但以學生為主體,而且還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確保課堂的有效、高效。
一、關于有效課堂的分析
有效課堂,就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后,使學生獲得有效的信息促使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是通過多方面的整合,使學生掌握到的信息量最大化、質(zhì)最優(yōu)化。判斷一節(jié)課的有效性就是要看學生是否進步或者發(fā)展,作為一名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
師,就是要客觀認清小學英語課堂的現(xiàn)狀,對癥下藥,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二、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
1.英語教學過于模式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不像大學生一樣能夠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但是,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將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乏味地講著語法,學生小,理解不透,教師忽略了采取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課堂效率自然不高。
2.新課堂的自主探究模式形式化
新課程要求的探究合作式學習模式,是促進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主動獲取知識,達到會運用的目的。但是,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只是做表面文章,教師的啟發(fā)式提問只是針對優(yōu)秀學生,小組學習的結論也是教師自己總結的,這樣的形式主義怎么會從根本提高課堂效率呢?
3.教學活動不具備實際意義
課堂上教師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現(xiàn)階段部分英語教師盲目跟風,課堂上設計的教學活動或者是游戲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學生在課堂上確實開心了、活躍了,但是卻沒有得到相應的信息,教學活動缺乏理性,課堂很熱鬧,效果卻不值一提。
4.評價失去了本身含義
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上,教師的口頭評價常見的詞語就那么幾個:good,very good,wonderful,這樣的評價教師一般都是脫口而
出,學生也長時間產(chǎn)生聽力疲倦;另外部分英語教師的評價大部分相同,沒有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給出相應的評價,造成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三、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策略
1.提高英語的課前準備
高效的英語課的前提是有效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材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和學生的對話都是圍繞教材開展,作為教師要正確的使用教材,對待教材。教材不是硬性要求,所以教師要“吃透”教材,有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但要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更要化解難點。首先,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確立整體的教學框架。其次,教師根據(jù)教材每個單元的的內(nèi)容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第三,在前兩者的基礎上確立課時目標。
(2)教學素材的準備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生學習語言不應該局限于課堂和教材,特別是教材上關于學生不熟悉的部分,例如一些國外的節(jié)日和文化,如果沒有相應的背景輔助學生學習起來就會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要結合實際生活因素,加強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May I...”這個句式的時候,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一個遲到的學生進入教室的場景,學生就會明白這個句子在什么時候使用。
(3)關于學生方面
教學是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雙方面的作用結果,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對自己的學生了如指掌。英語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整體水平來設計教學活動,高估了自己的學生,則會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低估了學生,又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要正確、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展開相應的教學。
(4)有效的課堂用語
課堂用語是教師和學生交流不可或缺的,直接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交際能力,因此,教師的課堂英語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精心準備。例如,高年級的學生可適當采取易于理解的全英課堂,而低年級的學生可采取漢英結合的教學模式。
2.實際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
有效的英語課堂,要抓住幾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課堂的導入部分、聽說訓練、有效的提問等等。
(1)課程的有效導入
精彩的課程導入是開啟學生主動學習之門的鑰匙,導入部分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要注意課程導入時間不宜過長,最重要的是不能單一化,單調(diào)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
課堂導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①音樂課堂導入法。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簡短的英語兒歌輕快活潑,讀來朗朗上口,因此,課程的導入部分運用于課程相關的兒歌很容易就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學生在學習數(shù)數(shù)的時候,教師可以以ten fingers這首兒歌進行課程導入,朗朗上口的英語加上有趣的動作,很容易將學生帶進英語的奇妙世界。②實物展示法。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課堂導入部分采用直觀的實物進行展示,不僅學生容易接受,而且貼近實際生活,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關于聽說活動的設計
英語的學習是永遠離不開聽說訓練的,更何況小學英語是基礎,更要嚴抓學生的聽說練習。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比較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要學生敢說、愿意說,而且教師的聽說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使學習的內(nèi)容滿足學生的自身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指令語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反應能力,還可以準備好磁帶和課文錄音;在鍛煉學生說的方面,可讓學生自己小組活動,編排出一組表演式的對話。例如在學習“I’m hungry”這個單元的時候,與父母逛街或者超市購物的時候,學生都會發(fā)生肚子餓這種情況,讓自己的爸爸媽媽買東西,利用這樣的情景和本單元學習的單詞,可以由學生自己編排對話并表演,
由此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有效的提問
教師的問題是為了啟發(fā)學生,因此,問有問的技巧,問得好才能達到課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正確認知自己的學生,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問不同的問題。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吸收信息的速度不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問題,給每個人回答問題以及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權利。其次,教師的問題要抓住時機,問題不能滿堂灌,要問得值得,而且要照顧學生的情緒。當學生都想表達自己見解的時候,那么,就給予學生回答問題的權利;當學生產(chǎn)生疲勞的時候,那么,就用適當?shù)姆糯罄貙W生的注意力。
3.有效評價是有效課堂的保證
教師要杜絕評價的單一化,教師要在細節(jié)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例如,在學習orange這個單詞的時候,有的學生會說在橙汁飲料的包裝上見到過這個單詞,所以說,orange就是橙汁的意思,
那么,作為教師就要評級這個學生善于觀察,將英語學習和實際聯(lián)系起來是很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英語課堂的有效性是廣大英語教師的共同目標,但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正確認識現(xiàn)階段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而且教學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聯(lián)系的,不是只改變部分就能使英語課堂的整體得到提高,我們一定要從整體出發(fā),逐步改善教學中的不足,才能從根本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滿麗麗.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1(35).
[2]劉守蓉.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正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