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是教學中最為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從最近幾年我國初中數學在合作教學這方面來看,尚不完善,有待提升,就此針對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合作弊端;學習方法;教學建議
一、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弊端
1.從常規(guī)角度來講,合作學習和傳統學習相比較來說,效率應該更高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合作學習運用到學生完成解決某個小問題當中,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使得合作變得沒有意義。所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避免發(fā)生小題大做的現象。
2.合作學習過于模式化,并沒有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
往往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分成四組或者是六個人,然后在討論了幾分鐘之后選擇事先安排好小組代表回答教師的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往往只是敷衍的進行討論,討論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為小組潛意識中會知道其實已經有固定答案,所以沒有必要進行討論,這不僅不能夠顯示出合作的效果,使得合作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3.合作過于空殼化
從新課改實施目前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合作學習逐漸成為主流模式。很多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或者是得到領導和其他教師的肯定,開展了合作學習教學。
二、初中合作學習的建議
1.慎重選擇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的容納空間和問題的延伸層次
從初中教材來看,很多內容都不適合做合作內容,因為其可以延伸的地方屈指可數,不利于利用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例如,在學習“圖形認識初步”這一課當中,就沒有必要將合作學習應用在其中。這些簡單的內容學生通過理論和相關的圖片就能夠了解透徹。反之,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就應該應用合作學習。例如,在進行某道二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題中,教師可以就一連串的實際應用題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分組進行解題,說出自己的解題方案,解題思路從哪里著手,怎樣才能夠快速攻下這樣的類型題。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溝通解題技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2.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合理進行小組分工
合理分工能夠將每個學生安排在合理的位置,發(fā)揮學生的光和熱,明確學生本身的責任,從而能夠積極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務。例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四個人分為一組,其中一個同學收集數據,一個同學整理數據,一個同學制作表格,一個同學總結信息。這樣的合理分工,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找到在這個小組中的位置,從而更深入地學習。
3.將合作用到實處,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切忌僵硬式、敷衍式,過于形式化
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使得合作變得多姿多彩,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讓合作學習發(fā)揮真正的作用。例如,“三角形”的學習和“平行四邊形”的學習,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采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一概而論。不能夠將一種方法反復重復使用,在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采取競賽式、搶答式等等。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的合作學習一定要多樣化、多方面化。在選擇內容的時候切忌小題大做。將合作學習真正融入教學當中,使合作學習能夠發(fā)揮一定的作用,筆者提出以上一些粗淺的建議,希望能夠給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程華.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與思考[M].數學教育學報,2010(2).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本溪市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