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學習能力;課堂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鄙頌榻處煟钪n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
一、引入情境,激發(fā)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chuàng)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語文中的課文,僅靠教師的一張嘴和手中的一支粉筆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構建了一個多媒體、網絡和智能有機結合的個別化、交互式、開放性的動態(tài)教學環(huán)境。
二、利用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在引入情境后,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xù)。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滿足了學生求知的需要。集多種信息功能為一體的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吸引了學生,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活潑,趣味盎然,讓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在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新知識,豐富了語言的文化內涵。
三.小組合作開辟自主空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技術的參與可以為朗讀平添色彩,也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只白鶴》時,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讓小組伙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后的感受說給小組伙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讀文中就會自覺地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聯(lián)合鄉(xiāng)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