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推進自主學習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特別是杜郎口和新絳的做法更讓觀者心動之外急切準備行動。但對任何一所一直采用授課制為主的學校而言,一下子在課堂內(nèi)外展開自主學習,必定要面對若干難關(guān)。
一、自主學習需要攻克的難關(guān)
1.攻破守舊關(guān)
守舊的頭腦是一切進步的大障礙。舊的頭腦里面有許多是對原有經(jīng)驗的依賴,對變革的厭煩,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排斥。許多教師,尤其是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以自己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并且也可能曾經(jīng)取得或者目前還有領(lǐng)先優(yōu)勢。同時,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整齊劃一,便于管理,一句頂一萬句。
守著過去的經(jīng)驗不肯放的心理是最難改變的。唯有用事實說話,讓新課堂模式展現(xiàn)出無限的活力與生機,有明顯的成績,讓舊模式感到危機與壓力,才能攻破這一關(guān)。
2.攻破茫然關(guān)
我們提倡推進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但45分鐘里究竟怎樣讓學生自主學習?以前備課是教師想好了自己上課該怎樣做,就有把握駕馭課堂了?,F(xiàn)在卻要去猜測學生可能會怎樣,這里面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萬一課堂上學生突然冒出個想法而教師又沒有準備,到時候不就冷場、獻丑了嗎?
底氣從何而來?有充分的準備,永遠保持真正的、滿滿的一桶水和一勺水的落差優(yōu)勢,這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思考。
3.攻破放任關(guān)
一旦老師弱化了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或者把握不好這個主導的度,就可能變自主為放任自流。這也是目前自主學習中最普遍、最突出的問題。比如說語文的文本研習課,很多次聽課學習中我們都看到老師往往是讓學生自己先讀課文。讀完了,教師就問:現(xiàn)在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有問題要問嗎?學生隨便問幾個問題,教師做一些解答,這就是一節(jié)課。這樣的課堂就是典型的自主變自流。
自主是在教師主導下的自主,是教師掌舵,指揮方向,學生自主往前走,往文本里走,往問題深處挖,最后達到目標的彼岸。
4.攻破搶話關(guān)
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小組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在交流中感悟問題,這些都是應該的。但有時候教師還被教學任務這個枷鎖捆綁著,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常常會搶奪話語權(quán),往往會刻意終止學生旁逸斜出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拉回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來,這樣的做法會把課堂上精彩的生成掐死在萌芽階段。實質(zhì)上,學生自己做不了自己頭腦的“主”,而是變成了教師“他主”。
為什么不能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我認為還是教師思想沒有徹底放開,預設不夠豐富。
5.攻破資源關(guān)
自主學習,需要足夠多的資源作支撐。于教師而言,需要翻看更多的書,調(diào)查更多的學生,設想更多的可能;于學生而言,沒有了教師的灌輸,學生憑什么往前走,往問題深處挖?這就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資源。比如說有豐富的藏書供學生查閱,有海量的信息供學生網(wǎng)上翻看,有眾多高水平的同齡人相互交流,有足夠的課余時間去查找信息,還有人脈資源——同學關(guān)系和諧,能積極交流,互通有無。這樣學生才能自主選擇信息、組合信息、運用信息,形成結(jié)論。
以上種種,看似困難,實則不似那么難,只要有心,認真去做還是有路可走的。
二、攻克難關(guān)的方法
1.陶行知的“教學合一”
1919年陶行知在《時報》的“世界教育新思潮”專欄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xù)程序安排停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時間,經(jīng)過類似的經(jīng)驗,發(fā)生相類似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jīng)驗理想去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
在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實踐中,陶行知提出了“小先生”的口號,并進行了多年的試驗,“小先生”本身是學生,又擔負起傳授知識的“教師”職責,教中學,學中教,教學合一,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全部因一“小先生”的角色而靈動起來。
2.福建“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實驗
福建省曾經(jīng)進行了初中數(shù)學“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實驗。試驗中,首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超前學習,然后根據(jù)學生超前學習中提出的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化教學。教師的作用由講轉(zhuǎn)為引,著力于引導而不是直接講解,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重點、關(guān)鍵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順利通過難點,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的情況下,開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質(zhì)疑問難。
3.新絳中學的“點菜制”和展示課
山西新絳中學的自主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準備的學案的引領(lǐng)下,學生或看書,或做題,或與周圍人討論,教師在小組間來回走動,有問題則單獨講解。課堂上學生需要準備學習成果展示報告,并填寫互動卡。教師課后根據(jù)互動卡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設計,這樣的做法讓大鍋飯的課堂教學變成了“點菜制”,最大限度增加了教師備課的針對性。
在展示課上,學生首先解決互動卡上的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不急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是引導、引導、再引導。
4.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
“憋死你,我也不和你說?!边@是杜朗口老師的學生觀,“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提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與解決問題,任何創(chuàng)造總是以提出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不可能創(chuàng)造?!边@就是杜郎口學生學習方式引起的教學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充滿自信地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放手發(fā)動學生,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課堂上真正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進度、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進行,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
以上種種,只是目前比較有名的得到認可的做法,未必是最好的或者最適合的。但無論如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終究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盡管現(xiàn)在面臨很多難關(guān),盡管還不明確究竟怎樣做才是最好的,但“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作者單位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