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海藏族地區(qū)的民族語言習慣直接影響著地區(qū)初中生的漢語言的教育和學習。學生因為擺脫不了藏語言的影響,在漢語言學習中經(jīng)常會語序顛倒,出現(xiàn)明顯的語序錯誤,前言不搭后語,心理上膽怯,不善用漢語言表。那么教師如何提高藏族地區(qū)學生的漢語言水平呢?朗讀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朗讀;發(fā)音;語速
對于日常交談都是運用自己民族語言的藏族學生來說,漢語文的教學具有特殊的一面。由于受到老一輩語言習慣的影響,學生的漢語言學習一直受到民族語言的負面影響。無論是在寫作上,還是在應用普通話傳情達意上,都會因為藏語的影響,表達方式和語序上錯誤明顯,表達過程中心理膽怯,恐懼,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對于藏族地區(qū)的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漢語言基礎薄弱,聽尚且聽不懂,又何談說、寫?所以“讀”成為藏族學生漢語言課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朗讀中,學生如果能夠正確發(fā)音,正確地處理抑揚頓挫,那么他的漢語能力就比較好,反之,則不好。所以,朗讀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反應了學生漢語能力的高低。
我在漢語文朗讀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給每一位學生100分,采用扣分制進行課堂朗讀訓練。每節(jié)課抽出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班的同學,朗讀課文。首先,要求聲音干脆洪亮。無論讀得對與錯,都要大膽地、清清楚楚地讀出來,讓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聽見并聽清。消除學生想要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讓學生努力克服心中的膽怯。只要是聲音洪亮清晰的,就可以得到30分。其次,對儀表方面的要求,態(tài)度端正,行為大方得體。很多學生站在講臺上,多少會緊張,不自覺地做一些小動作,或是抓腦袋,或是扯衣角等等。只要學生在講臺上,舉止大方自然,不做與朗讀無關的動作,就可以得到20分,如若有一個小動作被發(fā)現(xiàn),就要扣除5分。再次,要求字音準確,語速適中。這一項要求就會促使學生在課下積極預習,翻查資料和字典,主動積極地進行錯字和生字的糾正和認識。只要學生能夠準確地朗讀完畢,就能得到40分,而錯一個字,則扣2分。最后就是要求朗讀要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單調(diào)、空洞的朗讀是無法感動和感染人的,所以感情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項占10分。評分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這樣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和朗讀者的積極性,克服藏族學生的恐懼心理,提高朗讀的質(zhì)量。
(作者單位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寄宿制藏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