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yīng)用模型教學策略,不僅能夠為物理思想方法教育提供有效的載體,而且對落實新課程標準,達到高中物理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模型意識;模型方法
一、引導(dǎo)學生樹立正確的模型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強化學生的模型意識,才能幫助學生領(lǐng)會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為熟練地建立和運用模型解決實際物理問題打下基礎(chǔ)。教師幫助學生弄清楚模型的內(nèi)涵,例如,在學習一個新模型時要清楚地知道它所針對的現(xiàn)象,研究的問題,突出的主要因素以及忽略的次要因素,以期將這些全部發(fā)掘出來,為學生建模打下基礎(chǔ)。例如,學習“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這一節(jié)內(nèi)容,可以把地球抽象為一個質(zhì)點,因為在不涉及地球自轉(zhuǎn)導(dǎo)致的各部分運動差別的情況下,地球的形狀及大小都屬于次要因素。但是研究地球自轉(zhuǎn)時,地球自身形狀都會對運動形態(tài)造成一定影響,此時就不能再將地球抽象為質(zhì)點來對待,可以抽象為一個剛性球體。質(zhì)點和剛性球體同是作為地球的一個抽象模型,是存在差別的,而它們的差別正是因為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況不同,對物體運動研究的重點不同。
二、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方法
物理學研究對象較多,同類研究對象中也包含諸多定理和規(guī)律,因而學生如何在種類繁多的模型中選用較為正確的模型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物理模型建立的常用方法進行講解。首先,分析與綜合法是最為常用的,然后再對各種要素進行有機結(jié)合,幫助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對事物本質(zhì)進行把握。其次,比較法,對物理對象各方面的特征作對比,得出這些特征的異同點。最后,抽象和概括,最終建立出輪廓清晰、易于研究的新模型。例如,以“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為例,可以先把物體放在光滑斜面上,然后運用分析、比較、抽象等方法得出結(jié)論,之后將其置換到斜面角度為直角的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忽略掉重力之外的其他力的作用,于是就形成了自由落體運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建模方法如分析、綜合等都是較為抽象的字眼,單純地理論傳授并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和運用,因而教師應(yīng)避免一味空談,應(yīng)將這些方法和實際例題結(jié)合起來,在講述例題時講解方法,以使這些抽象的解題方法變得形象化,便于學生掌握和模仿應(yīng)用。
總而言之,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之一,能夠?qū)⒊橄蟮奈锢韱栴}變得更為直觀、具體、形象,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物理問題,形成正確的物理思維,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沈軍.新課程視野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學”的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2(7).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車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