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教育過程中特殊、重要的階段,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重視的。小學生的特點是缺少主動性,一般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正因為如此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要順應形式,讓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當中。
關鍵詞:營造氛圍;時間空間;教學活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長久以來,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都是以知識為根本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是想盡辦法讓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學習好。但是,時間久了之后就會變成灌輸式的教育,在客觀上給學生帶來一種沉重的課堂氣氛。如果想要讓學生喜歡上課堂就一定要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注重學生的感受,并且讓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當中。
二、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他們主體地位還未實現的情況下,受了非常大程度的壓抑。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主動性又正是實現小學互動教學所具備的必要條件。如果學生沒有辦法參與到教學當中,在客觀上會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與互動。所以,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多去創(chuàng)新和思考,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性。而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站在師生平等的角度,促使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表明自己的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方面的能力。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也是需要教師適當引導的,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努力的創(chuàng)新并以創(chuàng)新來帶動學生,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由此可見,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以及時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讓學生想并勇于表達,以這種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
三、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測評體系,以此來激發(fā)起學生的互動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測評不單單只是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理解,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教學測評發(fā)揮激勵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小學生因為年齡、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得到激勵的情況下可以產生非常大的調動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是教育階段一個特點,也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所以一定要采用科學的方法以及方式來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劉丹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淺析.教育現代化,2013(1)
(作者單位 重慶市渝北區(qū)茨竹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