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連續(xù)而具長期性的工作,地理教師在這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教學實踐經(jīng)驗,同時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地理這一學科知識領域的廣泛性和深入性,為今后更好地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重要地位;主導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雖然響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深入而全面地具體實施,但將如何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細則,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尤其在地理教學中滲透進行研究性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學會并掌握研究性學習這一能力更是一項難以把握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思想下,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把研究性學習這一理論形式全面滲透于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
一、研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1.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為了掌握豐富而專業(yè)的地理知識,就需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學習能力。那么,什么是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呢?簡而言之,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輔助教學下,學生自己要有主觀學習的意愿和學習欲望,并在這樣的主觀愿望下進行主動地學習和進行深入探討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并加以總結、歸納,在掌握完備的知識系統(tǒng)后進行知識的內化和升華的這一學習過程。因為今后的社會性學習決定了學生要不斷地更新學習觀念,學生走上社會這一實踐大舞臺需要學生不斷地學會培養(yǎng)自己,追求學習知識的能動性和探究性,這就是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目前學生最直接和最快捷的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通過一點一滴的教學過程來學會和體現(xiàn)這一能力的。
2.地理教師的發(fā)展需要研究性學習
在地理教學中,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和運用研究性學習這一方略,還不能忽略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性。因為地理教學的知識體系既有硬性要記住的知識內容,又有靈活掌握和活學活用的知識,所以由地理這一學科的知識特點決定了學生要掌握完備的知識體系,是離不開教師的傳授、指導和幫助的。地理教師要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就不能固守已有的教學研究經(jīng)驗,而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及教學水平,這一發(fā)展要求決定了地理教師要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和探究性的學習。
3.地理學科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
地理這一學科綜合性是很強的,在我國的教學體制改革中,曾把它劃分至理科學習的領域和范疇中,經(jīng)過教育專家對地理這一學科知識體系特點的多年探討,又將地理這一學科劃至文科學習的主要范圍,但不論地理這一學科它的歸屬性如何,廣大地理教師對地理這一學科知識的研究性學習一刻也沒有停息,地理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如軍事、航海、工業(yè)、農(nóng)業(yè)等等已經(jīng)廣泛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利用地理知識來為人類服務,所以,在地理學科中適合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
二、教師需要發(fā)揮研究性學習的主導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來承擔設計者的責任和發(fā)揮設計者的作用。
如,在教學七年級地理《地球和地球儀》這一課時,在教學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要通過激趣教學來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導入新課前先為同學們講述一個小故事:說兩支軍隊在進行激烈的交戰(zhàn),一名長官命令所有士兵前進,這時突然一名士兵轉身就跑,長官大聲地質問他為什么逃跑,士兵理直氣壯地說地球是球形的,我準備繞過去從地球的另一面打擊敵人。這時長官也愣住了,不知所措。教師在講這個有趣的故事時,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在教師講完后,同學們都不由地紛紛議論起來,教師早已猜到同學們心中的疑惑就是地球到底是不是圓的?那個士兵的話有道理嗎?果然同學們的心思被老師猜對了,教師要利用這一學習契機來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那么下面知識的導入就顯得自然而然了。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發(fā)揮組織課堂教學的作用,同時多開展地理知識競賽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課堂學到的地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王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