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導課至關重要,教師講課導入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tài),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去獲取知識。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導課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說,導課是課間十分鐘和新課知識之間的“橋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tài)的活動方式。對教師來說,導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階段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引入新知識的過程,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關。
一、設疑導課法
小學生存在著極強的好奇心理,容易對某些新鮮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點,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么?”“橢圓也是沒棱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征。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從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狀態(tài)。
二、情境導課法
數(shù)學內容比較抽象,看不見,摸不著,不好教,學起來索然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數(shù)學問題轉化為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所謂情境導課法就是按照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設計適合學生學習某一內容的情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有目的地去探索,從而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發(fā)展智力的一種導課方法。
例如,在教“年、月、日”的閏年和平年時,這部分教材抽象,概念多,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我先出了這么一道數(shù)學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軍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讓學生略加討論)這時學生聽了興趣盎然,議論紛紛,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誰都急于想知道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時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引導他們進入新課:學了今天的知識,大家就知道原因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通過對比平年和閏年的天數(shù),學生發(fā)現(xiàn),小軍的生日是2月29日。就這樣,一堂新課在興趣盎然中順利進行下去了。
三、游戲導課法
愛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將游戲有機地運用于課堂教學,利用游戲的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和減輕學生的負擔,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一個好的游戲導入設計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學生因準備學習知識而產(chǎn)生的緊張情緒,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游戲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新知識,深入地感悟深奧抽象的
道理。
學生每天接觸生活、接觸實際,生活中處處有知識。所以,我在教學“元、角、分”時,采用了游戲導課法:找一個同學扮演售貨員,在物品上標出價錢,讓其他學生來購買。通過游戲讓學生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學生借助已有知識,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到新知的探究學習當中。
四、歌謠、謎語導課法
兒童對歌謠和謎語興趣濃厚,在導入新課時可根據(jù)教材內容編寫符合學生情趣的歌謠、謎語等來導入新課,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快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并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中。
例如,在教授“時、分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猜謎:“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有長短,最后時間一個樣。”生動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形象地揭示了鐘面的特點和時、分、秒間的關系,從而激發(fā)了兒童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五、復習遷移導課法
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于整體知識體系中,注重知識的結構和體系,處理好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引導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整體性,體會對于某些數(shù)學知識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從不同的層次進行理解。
例如:在教學“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我先復習乘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法,使學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積表示多少個一,應該把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以這樣的認識水平去理解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乘法法則,很自然地認識到用乘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另一個數(shù),所得的積表示有多少個十,這時的末位要與十位對齊。在這里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與舊知識融為一體,組成新的網(wǎng)絡,新舊知識水乳交融,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苯處熤v課導入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tài),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去獲取知識。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