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新課改思想為理念,圍繞探討有效的課堂導入為中心,著重闡述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前幾分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關鍵詞:英語課堂導入;初中英語;教學目標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nèi)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產(chǎn)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為整節(jié)課提供良好的鋪墊。下面從日常教學的觀察、積累和思考出發(fā),重點探討課堂導入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及有效導入對教師的要求。
一、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通過師生間的配合導入新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導演”的作用,學生通過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從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當中。那么教師如何當好這個“導演”,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課題。這個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nèi)的課文教學當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
2.預習導入法
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nèi)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課前進入教室,如果發(fā)現(xiàn)課堂非常吵鬧,不是一味地進行簡單的批評責備,而是面帶微笑地開始課堂導入:
T:Has the bell rung?Ss:Yes.(此時只有部分學生回答)
T: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Ss:Noisy.
T:Is it right?Ss:No.(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回答)
T: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 Ss:We must be quiet.
通過短短兩三分鐘我便成功地控制了課堂,同時進行了有效的課堂導入。贏得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熱情和興趣。
3.談話導入法
這種方法主要通過教師設置談話主題,通過談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學習目標中來。我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按常規(guī)與學生互相問候,復習檢查,然后出示多媒體圖片,展開對話:
T:I miss my son very much.I want to send a letter to him.But I don’t know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Then,who can tell me where it is?(學生開始討論)
S1:It’s next to the library.
S2:It’s on Center Street...
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節(jié)課的主題中,使學生在快樂中“問路與指路”。
4.懸念導入法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會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用新知識來解答時,他們才會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qū)W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tài),是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揭開“謎底”中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疑問是學習的起源,有“疑”才會有問,才會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進行積極的學習活動。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5 Section B 3a 時,我這樣設置問題:There usd to be very quiet in Bell Tower.However,these days,some strange things are happening.Then,what are the strange things?Could you find out the answer from
the article named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aod.教師巧設懸念,使學生思想產(chǎn)生波瀾,激起了學生揭開謎底的強烈愿望。
二、以學生為中心,用言談、表演等作為導入手段
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可愛,更重要的是他們好動,而且新課程理念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演講、表演等行為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談話導入法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學生間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發(fā)表看法,內(nèi)容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顒印r事話題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世界杯等。教師可利用學生所講的內(nèi)容,適時地引入主題。
2.演講式導入法
教師讓一位學生演講一兩分鐘,演講的內(nèi)容可根據(jù)演講者的各自差異進行安排。通過學生的演講話題直接設問,當然話題要圍繞本課的知識點來展開,這樣很自然導入到本文的知識點。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導入
隨著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如電腦、投影儀、VCD、錄音機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同時大量的圖片也在英語課堂上被廣泛地運用。通過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更直觀地導入到新的知識點。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一課時,我制作了嘩嘩下雨的圖片導入。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抓緊時機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課堂,告訴學生本課也是學習TITANIC的故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媒體圖片教學圖文并茂,直觀形象,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背景知識導入法
在對于學習一些人物傳記的時候,我們可以安排一些相關圖片,或者播放一些相關的錄像。比如在學習比爾蓋茨這一課,我們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一些有關比爾蓋茨成功的資料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像整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優(yōu)美樂章的序曲。開始的情境創(chuàng)設得好,就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欲望,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同時,它也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學全過程的匠心思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表現(xiàn)出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藝術的設計。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