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使學生的發(fā)展?jié)M足未來社會的需求,老師在教學理念、手段以及方法等方面也逐漸發(fā)生了轉變,如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課程資源多樣化、開展美術實踐教學活動、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以及對美術欣賞課予以重視等,促使中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藝術潛質的開發(fā)。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課程資源;課堂體系
一、明確中學美術教學的目標
為了有效地提升中學美術教學的成效,首先就是要對教學目標予以明確,而當代中學美術教學的則包括了以下幾點:即構建學生的情感觀、價值觀、過程、技能、方法以及知識,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合理化的設計,使其具有可測量性、具體性以及適宜性,借此來促進中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規(guī)范性和導向性。
二、使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廣闊性以及豐富性
課程資源是輔助教學、推進課程改革、拓展教學空間和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學工作中,老師必須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樣性、廣闊性以及豐富性的教學服務,做到信息化、科學化教學。例如,拓展或開發(fā)美術館、青少年宮、圖書館、美術作坊以及博物館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和交流空間,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豐富學生的感受,同時促進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如老師在講解以優(yōu)美色調時,老師可以以多媒體技術來實現,而對于當前條件較差的學校,老師則可以以自然景觀為教學媒介,讓學生繪制美麗的圖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并借此學會感悟和體驗,同時收獲知識。
三、開展體驗性中學美術教學模式
目前體驗性教學所帶來的優(yōu)勢有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關注,如在講授“多彩的學習生活”時,老師可以借助各類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的校園生活學習畫面,促進學生對校園生活學習體驗的加深。
四、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能否取得成功息息相關,并且當代中學生具有追求時尚、視野開闊以及興趣主觀性強等特點,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老師施教的前提就是對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能詳細全面地把握,并且轉變教學理念和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情鏡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它能夠使課堂具有動感性以及生動性,活躍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以及學習興趣的提升。例如在講授“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抑或是讓學生自由地演唱關于春天的歌曲或詩歌,讓學生在美麗的畫卷中徜徉,同時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五、以美術欣賞教學促進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當代的中學美術教學中,老師經常會以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作品作為美術欣賞課的題材,例如中國古代的《清明上河圖》《八駿圖》,國外的《最后的晚餐》以及《椅中圣母》等,再者就是以課本上的一些范圖作為講解的對象,再次就是以一些同齡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授課目標,還有就是以一些其他門類(如雕塑、編織等)的作品來做藝術賞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作品的風格、表現手法、色彩以及構圖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對視覺產生沖擊,促進學習興趣的提升,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對藝術家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化的了解。
六、多主體的美術課程評價標準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中,一般老師是評價的主體,但是為了使其教學理念與新的課程改革思想相吻合,老師在施教的過程中,必須采用多主體的評價教學模式,如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以及老師評價,并且對學生的自主評價予以充分的重視,有效地避免老師主觀意識對評價結果造成影響。例如學生在完成設計和創(chuàng)作之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和自評,并將自己的心得體會、作品的特點以及設計思路做簡單論述,使學生能夠在和諧、融洽的評價氛圍中逐漸完善和反思自我,促進學生的成長。
七、構建互動、民主以及平等的中學美術課堂體系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明確了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了保障中學美術教學成效的提升,必須以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實現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對話,這樣有助于學生將內心情感向老師表達,并且在教學中實現互動、研究和溝通,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個性思維得到發(fā)展和保護,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再者就是為學生構建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表達和思考,同時敢于發(fā)表、質疑、爭論和求異,讓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民主、寬松、融洽的氛圍中學習,同時多給予學生鼓勵、表揚和認可,使師生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關系。再者就是使生態(tài)課堂具有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學生通過對話和互動有效地提升思維積極性以及參與的主動性,進而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
中學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終身成長和發(fā)展都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方法等均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將新的教學策略引入初中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思維的活躍、教學方式的靈巧以及教學容量的厚實,促進中學美術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李秀娟.關于優(yōu)化中小學美術課教學策略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