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愛在玩中學,愛在樂中思考,思品課的教學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學生就會喪失學思品的興趣。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逼鋵嵐适戮褪屈c燃智慧的火焰,喜歡聽故事幾乎是從幼兒園小朋友到中學生的普遍的心理特征,而且故事思路清晰,情節(jié)生動,互動性強,可以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的招引下更加集中注意力聽講,更加積極地思考,從故事中感悟道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在思品課的教學中引入豐富多彩的故事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迪,感受故事帶來的快樂,在故事的爭辯和共鳴中感悟思品課的道理。
一、借助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詼諧性和倫理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這些故事不僅情節(jié)生動而且寓意深刻,在思品課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需要借助成語故事進行教學,讓學生從成語故事中明白思品課的道理,成語故事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思品課的教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學習艱苦奮斗精神時可給學生講“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鑿壁偷光”、“聞雞起舞”等故事,學習誠信時可以給學生講“徙木為信”、“一諾千金”等成語故事,學習意志品質(zhì)時可以借助“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成語故事進行教學。通過這些成語故事的講述,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感悟思品課的道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培養(yǎng),成語故事起到的畫龍點睛之效果。
二、從歷史故事中受到啟迪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可見從歷史中可以吸取經(jīng)驗教訓,使人變得聰明。在思品課的教學中也可以借助一些歷史故事進行教學,讓學生從歷史故事中感悟思品課的道理,學會做人做事,做個合格的公民,實現(xiàn)思品課的教學目標。
三、幽默故事使學生在快樂中學思品
林語堂先生說:“幽默是人類心靈的花朵”,學生喜歡風趣幽默的老師,也喜歡聽老師講一些幽默的故事,思品課的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老師通過幽默的故事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思品課的教學。
四、寓言故事啟迪學生的智慧火花
寓言故事雖然短小,卻能令人深思,發(fā)人深省,啟迪人的智慧。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適當?shù)牟迦胍恍┰⒀怨适?,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寓言故事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一課時,我用了一個寓言故事導入新課。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說:“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小蝸牛說:“毛蟲妹妹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說:“因為毛蟲妹妹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毙∥伵Uf:“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說:“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毙∥伵?蘖似饋恚骸拔覀兒每蓱z,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蔽伵寢尠参克骸八晕覀冇袣ぐ?!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蔽抑v了這一故事后,對學生說:“同學們,蝸牛媽媽說的多好啊——靠自己!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靠什么立足于這個社會,立足于天地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迪,紛紛思考,各抒己見,很快得出結(jié)論我們要學會自立。寓言故事的講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了學生的智慧的火花。
五、在爭議的故事中明理
有些故事是有爭議的,在思品課的教學中老師可講一些有爭議的故事,讓學生討論、爭辯,在思辨中明理。例如學習《三思而后行》這一課時,我講了一個網(wǎng)癮少年的故事,一個叫明明的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自從迷戀上網(wǎng)絡游戲,再也無心學習,學習成績下降,受到家長的批評。他決心不再去網(wǎng)吧上網(wǎng),可當他路過網(wǎng)吧門口時,又擋不住游戲的誘惑,對自己說這是最后一次了,于是又進了網(wǎng)吧,我問:“這真的是明明的最后一次了嗎?他還能從網(wǎng)絡游戲中走出來嗎?”學生對這一問題各執(zhí)己見,他們討論爭執(zhí),最后達成一致意見,明明能不能從網(wǎng)絡游戲中走出來取決于明明自己,如果他是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就會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遠離網(wǎng)絡游戲。通過對故事的爭議,明白了思品課所講的道理。
六、走進真實故事在共鳴中學思品
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更喜歡聽生活中真實的故事,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我講父母之愛的偉大時,講了汶川地震時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自己3、4個月大的孩子,臨死前在手機上給孩子留言:“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睂W生從新聞報道中知道汶川地震時的一些事,當老師講到這個母愛的故事時,學生產(chǎn)生了共鳴,深深受到感動。再如學習孝敬父母這一內(nèi)容時,我講了徐州礦大附中學生邵帥捐髓救母的故事,邵帥作為學生身邊的同齡人,我講述他的故事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從學生的眼神了我看到了佩服。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學生對故事產(chǎn)生共鳴,才會有教育的效果。
在利用故事進行思品課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進行選材,脫離目標的故事再生動也達不到教學的效果。故事的展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語言文字,也可以是圖片漫畫、卡通動畫、視頻電影等,故事可以是老師講的,也可以是學生講或表演的。故事的展現(xiàn)時機也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選取最佳時機。總之,通過多彩的故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有所觸動,有所感悟,有所回味,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思品課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趙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