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實現(xiàn)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學生的學習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由此觸發(fā)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語文教學;實踐探索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洋思人教學致勝的法寶。在語文課堂教學上運用這一模式不僅符合新課改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是在教會學生學”的全新教學理念,使語文課堂教學改變?yōu)椤跋葘W后教,以學為主,先練后講,以練為主”。
一、模式的操作步驟(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為例)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首中秋望月懷人之作。根據文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筆者把鑒賞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并設計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步驟如下:
(一)輔助環(huán)節(jié)
1.課前小練,激活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宋詞及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以溫故知新,激活興趣,導入新課)
2.顯示學習目標。
①理解“望月懷人”的含義,體會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②鑒賞詞中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③領會詞中有關名句的哲理含義。
(二)“先學”環(huán)節(jié)
1.誦讀品味,整體感知。(設計意圖:正音、整體感知,為下面的自學做準備)
2.參看注釋,解析字詞。(設計意圖: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3.自學理解,完成練習:(要求學生先自己做再四人小組交流對照,整合出最佳答案)
思考完成:
①詞的上片描寫了哪些景?這些景詩人在哪里所見?有何特點?
②詩人中秋望月突發(fā)奇想,生發(fā)出什么樣的情感?
③詩人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聯(lián)系起來的呢?
(三)“后教”環(huán)節(jié)
1.評點練習,指導鑒賞。(設計意圖:評點學生的練習,補充分析,指導鑒賞方法)
2.總結歸納,明確要旨。
思想內容: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表現(xiàn)了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表現(xiàn)手法:情景交融。
(四)“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
1.名句賞析:(設計意圖:加深領會名句的哲理含義、滲透思想情操的教育、練筆)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形象鮮明的藝術境界,表達作者對弟弟蘇轍的無限懷念。結合現(xiàn)實,討論這兩句還可以表達什么?
2.拓展延伸:(設計意圖:放眼課外,開闊視野,積累名句)
以“水調歌頭”為詞牌名的詞還有很多,如李清照、歐陽修、晏殊都寫有與此同詞牌的詞,且不乏佳句,課后請搜集出來,加以賞析,互相交流。
二、課堂教學實效
自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來,筆者深感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改善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三、實踐中的探索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花費的精力也更多!那么,如何打造成功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語文課堂教學呢?筆者認為要提高兩種能力,做好三個“優(yōu)化”。
(一)要提高兩種能力
1.提高整合教材資源的能力
面對教材,教師首先是一個決策者,然后才是一個執(zhí)行者,因此,教師要提高整合教材資源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材,設計的練習既要重視雙基的訓練,又要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2.提高課堂的調控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調控能力將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筆者認為首先要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以生為本”,使之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要善激發(fā),巧點撥。在問題的切入點處適時地、巧妙地加以點撥,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打開他們思考的窗戶,放飛他們的思想。
(二)做好三個“優(yōu)化”
1.優(yōu)化課前的準備策略,找準“導”與“學”的突破口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惟有立足于課堂,優(yōu)化課前的準備策略,找準教師“導”與學生“學”的突破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潛能,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達到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高效性。
2.優(yōu)化課堂的組織管理策略,當好“引橋”、“路標”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實質,就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點撥和組織管理。正如洋思中學的校長蔡林森的形象比喻:課堂上學生的自學好比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老師要當引橋,讓學生盡快通過引橋上高速;老師要當路標,讓學生明確方向,不迷路,不走岔道。教師必須合理安排好“學”、“教”、“練”的時間結構并根據需要適當進行循環(huán),對課堂的目標任務、課堂的節(jié)奏與進度、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要有一定的組織管理策略。
3.立足課內,放眼課外,優(yōu)化教學資源
課堂學習必須立足課內,放眼課外,讓學生走出課堂,拓展視野。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的拓展延伸。有個學生就蘇軾的“水調歌頭”詞作就搜集了五首,看不懂的還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只有注重學生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實踐,才能開發(fā)學生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造才能。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也要學會學習。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都有一個重新學習探索的過程,只要我們以科學的精神,遵循語文學習和教學的規(guī)律,求真務實,勇于開拓,就能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理念與實施條件——基于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和東廬中學教學改革的思考》.洪明,余文森.《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3期
[2]《淺析初中語文“先學后教”策略》.陳春梅.《現(xiàn)代語文》,2011年06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會城創(chuàng)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