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使地理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的理念,適應新課改的浪潮,煥發(fā)新課改的活力,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有效載體。主要涉及民主氛圍的營造,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生活中地理知識的應用,以及評價方式的轉變等方面。希望通過此次初探,能為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提供參考,為實現新課程目標服務。
【關鍵詞】新課程;地理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教師應當指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而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是主體意識的本質特性,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對于教師來講,要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方式,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搭建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舞臺”,讓學生的個性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應該能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課堂教學,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想象、領悟、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制約了學生的腦、手、嘴,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如何讓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呢?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边@說明,如果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他們就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熱情很高,思維也會非常活躍。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討、發(fā)現問題的時間,將枯燥無味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形象生動的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發(fā)明千千萬,起始在一問?!边@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借助直觀手段,顯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如通過展示死海上躺浮著人的照片或圖畫,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為什么人不會沉下去呢?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對別人的意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見,是學習者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最好機會。對于《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一文我以模擬法庭的形式,讓人類成為被告,其他生物作為原告,學生分組分別扮演這些角色展開辯論,這些別開生面的課堂形式讓學生的激情得以釋放,思維的靈光不斷閃現。
二、生活融入課堂,體味學習地理的樂趣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讓地理從生活中走來,再有目的地將其問題提煉出來,讓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地理意識,又有利于發(fā)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的活力。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地理課堂大起來。家鄉(xiāng)的山水,農民的田地,城市的高樓,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等等,如此親切,如此觸手可及,全成了學習地理的素材。
三、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等個性為宗旨的自主性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們采用“分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有目標、有計劃地互相討論、合作探究。由于學生性格、愛好、情趣、知識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我們在提醒學生適當注意成績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自由組合,組建成學習小組。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常常存在學生觀察、分析、想象活動停留在膚淺階段,難以深入;在討論問題時,往往進展緩慢,啟而不發(fā)。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很好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教學模式較陳舊。要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去,培養(yǎng)他們取得獨立、主動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可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才能給學生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心情狀態(tài),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教師應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總結
以往的高中地理課堂是封閉知識的集中營,只是單純的傳遞知識,而新課改下的地理課堂教學必將折射出“高智慧學習”的方式和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靈感得到激發(fā), 思維得以飛揚, 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滿足感、成功感及地理學的美感,從而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地理知識;人人都獲得必需的地理知識;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地理課堂教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出版社
[2]《創(chuàng)新教育與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湖南省特級教師藍忠武.2005年
[3]《現代教育思想》.蘇立康主編.北大出版社,2001年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