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班通輔助教學平臺走進課堂應用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可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突破課文中知識的重、難點。班班通的使用,使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使用多媒體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關鍵詞:班班通;語文教學;多媒體資源;課文情景
教育的現(xiàn)代化,離不教育裝備的現(xiàn)代化。隨著南昌市西湖區(qū)校園班班通工程的開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班班通輔助教學平臺走進了我校教室,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為語文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班班通平臺中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課件、視頻、動畫等,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激蕩起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班班通平臺打破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學校實現(xiàn)教學多樣化,以及貫徹“以美育人”的教學理念也大有幫助。
一、用班班通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這就決定了小學生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班班通平臺進入語文教學中,它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課文內容,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誘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課文中情景歷歷如在眼前,再加上聲情并茂的朗誦,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使學生的情感在欣賞語言美、自然美的過程中得到陶冶和凈化。
班班通平臺中豐富的多媒體資源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當中。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部分時,我利用班班通平臺里的課件,把小興安嶺四季的美景一下子推到學生面前,在優(yōu)美的抒情朗誦聲中展示了春天里流水淙淙、萬物復蘇,夏天里樹木茂盛、霧氣濃濃,秋天里落葉飛舞、累累碩果,冬天里白雪皚皚、萬籟俱寂的美景,學生完全被感染了,他們目不轉睛,側耳傾聽,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世界里。這時,提問學生:“小興安嶺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深刻印象?”學生不禁感嘆:“小興安嶺真美??!”在通過班班通平臺資源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美,心中的熱愛油然而生。班班通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贊嘆祖國美好山河,增強愛國主義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班班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谐浞旨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所學知識。我們老師可以靈活利用班班通平臺中的多媒體資源通過色彩鮮艷的動畫、生動逼真的音效等多種手段,展現(xiàn)場景、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他們欣賞課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用班班通平臺中的多媒體資源提供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太陽》一課時,課件演示太陽在宇宙中的美景,同時配樂配聲:“在浩瀚的宇宙中,星星閃爍,在群星之中,有一個金黃的球體——這就是美麗的太陽。有了太陽,就有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學生被眼前神秘的太空、悅耳的音樂、優(yōu)美的語言吸引住了,富有情趣的課堂,頓時產(chǎn)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三、用班班通突破課文中知識重難點
利用班班通平臺中的多媒體資源,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展現(xiàn)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為小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奠定了基礎。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guī)問題,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通過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利用班班通平臺中的多媒體資源,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重難點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便會使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
如,課文《詹天佑》的重難點是要讓學生了解江西人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和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這部分,集中地體現(xiàn)了詹天佑的聰明智慧。而用以往的教學手段,往往很難講清這一難點。班班通平臺中的課件,運用動畫技術,巧妙地將詹天佑設計的兩個火車頭在“人”字形線路上運動: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火車頭在前面拉,一個火車頭在后面推,過了青龍橋,原先拉的火車頭推,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學生看到了這樣絕妙的設計,不但理解了課文,還被詹天佑的聰明才智深深折服。
四、讓班班通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班班通平臺中的課件、視頻、動畫等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選擇使用。但是班班通平臺里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我們首先要花大力氣加大對語文學科資源庫建設運用的研究力度,以年級學科備課組的形式在教學中反復打磨出適合本校實際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按年度刻盤存儲,逐漸形成學校教育教學特色。其次,要深化和加強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深挖潛力,不斷提高教師的運用水平和能力,能獨立進行課程的資源整合,并培養(yǎng)教師動手制作課件和Flash動畫的能力。
現(xiàn)代化的教育裝備最終目的是為了教學服務,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班班通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做的文章還有很多,需要每位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本學科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整合的研究中去。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班班通教學平臺資源的不斷豐富,班班通輔助教學平臺必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丁興富.從校校通到班班通[J].中國遠程教育:資訊版,2004(03).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