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善孝為先,百教德為重?!比绾我匀藶楸?,充分發(fā)揮學校的德育功能,是當前外來務工子女定點學校所考慮的問題,更是必須做的工作。
關鍵詞:人本;德育;功能
外來務工子女定點學校是隨著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必然產(chǎn)物。外來務工子女有享受與當?shù)貙W生公平教育的權(quán)利,因此,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理應是“以人為本,德育為首”。那么,如何加強德育呢?
一、學校教育功能的思考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學校的功能無疑就是讓每一個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不斷健全,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從不懂到懂、不喜歡到喜歡、不會到會、不愛到愛的過程。“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天職,且“傳道”是第一位的。但是,家長及社會的期盼是考了多少分。這樣的人才觀、價值觀肯定會偏離學校育人的功能,從而走向“高分低能”“有才無德”的應試教育模式。
二、身處外來務工子女學校的教師必須做的工作
我們不可能立即改變這個社會,但我們可以去努力改變一些可以改變的東西,這是我校一直倡導的。我們始終認為,只有我們的力量是不夠的,但我們是可以有所作為的。讓所有外來務工子女健康成長,這是我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讓社會有良好的風氣,讓公共道德水平得到普遍提升,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
1.必須堅持德育為首的辦學思路
“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庸人,有德有才是圣人?!边@是學校對德與才的一種認識。我們認為“學會做人”是“學會知識”的前提與保證。“先做人,后做事”是育人的基本理念,只有堅持“德育為首”,才能落實“以教學為中心”這一根本任務,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價值,才能顯現(xiàn)學校辦學的效益。毫無疑問,學校德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學生在今后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學校德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我們外來務工子女學校必須端正辦學思想,確立符合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辦學行為。
2.必須確立德育內(nèi)容的針對性
當前社會的缺失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學生的公德意識淡薄,基本的社會準則不當一回事,社會責任感已經(jīng)顯得越來越重要。
誠信缺失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最可怕的現(xiàn)象?!罢\信”沒有得到回報就使得學校德育顯得沒有說服力。
正義是社會的良知,是公平社會的基礎,見了違法行為無人正視,小偷可以在校園內(nèi)為非作歹,明知有人違規(guī),卻就是無人斥責。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fā)生,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3.必須注重德育工作的時效性
(1)確立循序漸進的道德建設目標。首先抓學生的兩個習慣,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抓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符合德育工作的“低重心”原則的。我校的德育,就是要注重“恥感低線”教育,讓學生知道哪些不該做,哪些該做。其次是實現(xiàn)六種素養(yǎng),即“道德與修養(yǎng)、勞動與技能、實踐與探索、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藝術(shù)”,并把六種素養(yǎng)的評價,作為學生學業(yè)結(jié)果的重要指標。再次是為了實現(xiàn)校訓的要求,使學生真正具有“做真人,求真知,辦真事”的人格特征,體現(xiàn)當代中小學生應有的精神風貌和思想行為,使學生成長為“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報答父母”的一代新人。
(2)堅持課堂與課程的主渠道。思想道德建設是教育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過程,必須堅持“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最終要落實于道德實踐。其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力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道德實踐,引導他們在自覺實踐中和主動參與中學習道德知識,樹立道德理想,強化道德修養(yǎng),踐行道德規(guī)范,提高道德素養(yǎng)。學校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寓于各科、各類教育活動之中。
(3)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①注重思想道德網(wǎng)絡建設。學校、家庭、社會的三結(jié)合網(wǎng)絡建設,是學校思想道德隊伍建設的核心內(nèi)容。
在學校德育隊伍建設中,在注重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同時,要十分重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yǎng),要十分重視全員教職工的德育意識,學校應始終把德育貫穿于每一個教育活動之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這一理念落實在學校工作的全過程之中。
②挖掘社會資源,建立學校德育基地。德育有其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學生從小建立良好的道德基礎需要標兵和模范,在開展各項道德建設活動中,學有標兵,趕有模范,建立德育基地是我校的傳統(tǒng),既學現(xiàn)當代的英模,又緬懷革命英烈。每年清明節(jié),是緬懷英烈的大好時機,每年組織一次掃墓活動很有教育價值。其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必須有基地,我校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儀式、周會、晨會、班會、國旗下講話,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基地。
(作者單位 安徽省合肥市淝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