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重要的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注重課堂時間的安排、課前的激趣、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課堂中的質疑、課堂中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評價、課堂中的練習和課后的反思,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教學魅力,使學生收獲到課堂當中生成的更多精彩的瞬間,從而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一直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多媒體以及其他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及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等多種途徑,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協(xié)調發(fā)展。要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重要的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注重課堂時間的安排、課前的激趣、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課堂中的質疑、課堂中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評價、課堂中的練習和課后的反思,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一、注重教學時間的安排
一堂數學課有限的教學時間能否得到充分利用,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科學設置教學結構。一般來說,一堂小學數學課,可以依據教學內容與課型,合理地設置為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課堂質疑、探究知識、課堂練習、知識拓展、課堂小結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也可根據學情反饋作適當的調整,靈活安排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順利實施。
二、注重課前的激趣
在一些公開課上,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安靜下來、默不出聲,與教師一起等待上課的鈴聲。其實,上課前這幾分鐘的時間,教師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起來。通過各種手段,或游戲、或猜謎、或唱歌,想方設法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上課鈴響之前就提前進入學習境界。如,上《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在課前出示些漂亮的圖片給學生欣賞,有些是軸對稱圖形,有些不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做的好處是,對本堂課的新授知識做了前期鋪墊。
三、注重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一個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體現以下三個特征。
1.趣味性
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是否具有趣味性,這是一節(jié)課順利開課的關鍵所在。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找規(guī)律》這一內容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聽拍手的節(jié)奏并馬上學一學”這一情境,教師拍手節(jié)奏變化快,學生亦步亦趨跟著拍,學習積極性也顯得比較高漲,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好課堂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趣味中思考,在趣味中發(fā)現,從中獲取數學知識。
2.針對性
創(chuàng)設出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展豐富的想象。
3.可操作性
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知識,去感悟、體驗數學的內涵。如,在教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圓的認識》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羊吃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聯系實際去感悟生活中的數學。在新授之前,先由課件出示一只被拴在草地上的羊,提問:“如果羊要盡可能多地吃到草,那么最后被羊吃掉草的地方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學生在聯系了生活實際后,馬上就能回答“是一個圓形”,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更接近生活,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
四、注重課堂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追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目標應該是讓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解決問題。
1.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現實生活
現行的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許多知識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非常貼近。任課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數學教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的結合點,讓學生體驗“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要引導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的數學學習素材,教會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識去感悟、探究,去解決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才真正有效。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找規(guī)律》的內容就與生活比較接近,比如“一一間隔排列的情況下,8個夾子夾住7塊手帕”“一一間隔排列的情況下,13根木樁之間有12個籬笆”“一一間隔排列的情況下,5根電線桿之間有4個間隔”等,這些內容學生都很容易地可以理解,從一定程度上講也使課堂教學可以更順利地進行。
2.課堂中要善于捕捉閃光點
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變數,教師的預設往往和結果不完全吻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有的甚至會提出許多怪問題,讓教師感到為難。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與應變能力。曾經在一堂比賽課上,如,教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事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三年級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分數,那么,你對分數有哪些了解?”可能有的學生已經預習了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因此,他可能就會用與今天有關的知識來回答,但是他的說法又是不對的,等他提出后,許多學生就會提出不同的意見。在這時,教師說了一句“生活中有些問題是可以用分數的知識來解決的,看看等我們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后你能否來解決一下?!弊詈?,學生利用新學的數學知識,明白了那個學生的說法是不對的,而且也能夠說出為什么。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隨意否決學生的發(fā)言,隨意扼殺學生的智慧,要具備教學機智,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總之,要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數學教師就在課堂提問中遵循教育規(guī)律,依據教學原理,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有效預設,相機提問,才能充分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實際作用,才能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文莉.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1(06).
[2]夏永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1(1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