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逐漸轉變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概念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認清概念之間的關系。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經常提不起興趣,認為學起來非常吃力,認真分析后不難發(fā)現,主要是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沒有理解透徹。主要以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為出發(fā)點,提出了對概念教學的幾種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理解能力
一、從局部到整體,掌握概念的內涵
弄清楚概念的內涵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要讓學生明白某個概念的內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數學,原本就是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若是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很難把握住解題的規(guī)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局部到整體,從片面到全面,逐漸掌握概念的內涵。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概念的理解程度,挑選一些符合的數學題目,從正反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推理和練習,這樣能夠強化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
二、多方辨別,掌握概念的外延
概念教學不僅要學會概念的內涵,還要學會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圍。例如,在學習倍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將倍數的概念與約數的概念進行對比,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它們的區(qū)別,從而強化對倍數概念的理解。有的學生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后,再遇到正方形和長方形便不敢判斷它們是平行四邊形,還有的學生經常會把三角形計算面積的公式與長方形計算面積的公式混淆,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出示圖形,讓學生仔細看出不同圖形之間的從屬區(qū)別,從而加強對概念的記憶。由此看出,概念的外延教學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展示不同的圖形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方位、角度來辨別概念的本質。
三、反復實踐,掌握概念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不僅要使學生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學習概念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學習完一個概念后,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機會去嘗試和實踐,比如,安排一些與概念相關的數學題,鍛煉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能力,并在鍛煉的過程中,適當添加一些從前學過的概念,以新聯舊,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在理解的基礎上全面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本質。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商店了解幾種商品的價錢,并記錄下來,第二天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學生能夠非常深刻地明白小數的內涵和意義。又如,學了平面圖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家后觀察家里哪些地方有所學過的平面圖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讓學生弄清楚數學概念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用心講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講解概念的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多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運用概念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
參考文獻:
金海青,胡英波,蔡方紅.優(yōu)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7(14).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