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明確自己的地位,教師要充當好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從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提倡合作探究學習以及實施主題實踐學習等方面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學生主體性;合作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扮演著主導者、領導者、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也就是這種所謂的“權威性”,導致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但是在信息社會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不再以教師為唯一。所以,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采用互換師生角色的方法,學生也要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充分體現(xiàn)自身的主體作用,成為教學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說明每堂課的導入部分是非常關鍵的,不但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學習狀態(tài)。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容易產生疲勞感。因此,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一步。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1.通過作品來展示情境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軟件來展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讓學生產生美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例如,在教學《下載圖片》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展示已經下載好的小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圖片,讓學生對下載圖片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制作電子賀卡》時,教師可以將事先做好的不同類型的電子賀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通過各種各樣的聲音進行渲染,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電腦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2.通過故事和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聽故事、看故事是小學生的一大愛好,所以,我們可以將一些故事情境融入課堂教學中,讓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一些麻煩,然后由學生想辦法幫助主人公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助人為樂的樂趣。此外,問題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圖形翻轉(旋轉)操作”的課程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很多畫圖知識,今天老師給大家展示一幅圖畫(一棵倒立的樹),大家請看,這幅畫是倒立的,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幫助小樹變成正立的呢?”然后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教師加強巡視工作,如果學生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教師可以繼續(xù)提示:“在圖形菜單中有一個命令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讓我們來找一下吧?!?/p>
3.通過競賽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生大都爭強好勝,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采用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教學《制作課程表》時,可以將學生按照4~5人一組進行分組,并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發(fā)給小組,一份是文字材料,另一份是表格材料,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回答問題,結果拿到表格材料的小組獲勝。由此引出問題:“為什么拿到表格材料的學生總是能夠獲勝呢?”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探究。
二、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以小組為單位,將具體的任務進行責任分工,通過集體協(xié)作、互助性學習,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我們要大力提倡合作探究學習,把學生放在核心位置,在集體合作中發(fā)展技能、習得知識、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發(fā)揮學生主體優(yōu)勢,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1)教師指定分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不同水平和不同特長的學生分配到一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肩負起自己的任務,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相互協(xié)作,互幫互助,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2)興趣學習小組。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對同一內容感興趣的學生組建成一個學習小組,在興趣愛好的驅動下同學們積極合作探究,對同一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編組,促進學生進行多層面交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3)為了合作探究學習有序開展,要確保成員間的地位平等,輪流擔當小組組長,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和自信心。
2.建立合作規(guī)則,明確合作目標
為了合作學習井然有序地進行,我們要建立合作規(guī)則,明確合作目標。例如,在學習《遨游因特網》這節(jié)課前,筆者制訂了三條要求:(1)觀察瀏覽器窗口和其他窗口的不同之處,比如“Windows”窗口和“Word”窗口;(2)小組合作探究如何關閉瀏覽器和啟動瀏覽器;(3)除了從桌面可以打開瀏覽器外,還能用什么方式打開瀏覽器。隨后將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然后將探究成果記錄下來,在目標的指引下小組學習活動就能夠井然有序地進行了。另外,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才能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所以,每個小組成員要克服依賴他人的心理,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出謀劃策,積極思考,挖掘自己的潛力,以集體利益為重,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根據差異設計主題,開展主題實踐教學
在小學信息技術主題實踐教學中,主題設計是第一步,也是比較關鍵的一步,在選題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選題,讓學生自主選擇,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擬定主題進行實踐探究,但是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尋找課題。課題應難度適中,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動機,又應具有一定難度,能夠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在實踐教學主題確定后,教師應組織學生自主設計解決方案,教師要起到指導者、觀察者、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提出參考性意見,切忌大包大攬,替代學生決定一切,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學生在學習了畫圖和Word之后,我讓學生用Word編輯一份電腦小報,對其中的各個步驟設置,學生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學生看到這個任務,都感到很興奮,立刻利用所學知識,積極進行自主思考和動手操作,不同層次的學生最終都完成一幅幅優(yōu)秀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激發(f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還能深刻體驗到創(chuàng)造性思維帶來的快樂。“學以致用”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關鍵所在,而其中的“用”則是關鍵中的關鍵,即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掌握操作技巧與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深入分析和處理。根據差異設計主題,開展實踐教學,不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人,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學。
參考文獻:
[1]蔣礫.例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J].中國電化教育,2004(04).
[2]郝婷婷.新課標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思考[J].山西電教,2010(01).
[3]鄭云穎.淺析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法[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0(04).
[4]劉珊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成才之路,2010(3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