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在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的同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了解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進一步分析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索
一、合理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僅要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情境的設立要立足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原則下,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合理利用,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發(fā)現新問題。
二、協(xié)作式的學習模式
協(xié)作式的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小組討論。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進行平衡、均勻的分組,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實現共同發(fā)展。首先,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并給予適時地引導和指正。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各小組間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意見的交換中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獲得共同進步。最后,教師對于表現良好、思路清晰的學生要給予足夠的肯定和表揚,而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
三、豐富的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結構以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氛圍。教師還可以將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在不斷的觀察、交流中,實現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其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四、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能很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還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日常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切身的體驗去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在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過程中,教師要先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分析、整合,然后利用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阮兆春.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教研版,2011(06).
(作者單位 吉林省鎮(zhèn)賚縣大屯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