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瑤
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和氣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這樣做不僅提高教學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實施愉快教學,涉及到諸多因素,現(xiàn)僅從情感、教材和教法三個方面,談一些個人的做法和體會。
一、情感因素
人是最富于情感的,而情感又是最容易相互交流和感染的。愉快教學的核心就是情感問題。一切教學活動,都應鼓勵和激發(fā)學生樂觀向上、不驕不躁、充滿信心、熱情積極的情感。
(一)以愛喚愛,促進愛的遷移
“親其師而信其道”,而欲使“親師”,必先“親生”。教師對學生傾注愛心,才能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愛,從而擴展為對學習、對集體、對祖國的愛。事實使我認識到,如果教師總是板著面孔訓人,使學生處于恐懼心態(tài),就會視教師如洪水猛獸,躲之尚唯恐不及,哪里還敢親近老師?更甚者,產(chǎn)生逆反心理,偏不聽“你”的課,偏不做“你”的作業(yè),你又能奈他何?課講得再精彩,又有什么意義?因此,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態(tài)度和藹、平易近人,處處關心學生,對學困生多巡視、多提示、多輔導,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二)表揚鼓勵,增強自尊自信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shù)子千過,莫如獎子一長?!北頁P,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馬卡連柯說:“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歡樂。”而表揚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看到“明天的歡樂”,從而精益求精,不斷進取。課堂上,對于學生回答和練習中的錯誤,我首先肯定他們敢于回答的精神和正確的部分,再提示、啟發(fā)他們思考錯誤部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信心十足地站起來,心悅誠服地坐下去”。特別是對學困生,哪怕只有一丁點“閃光”,也要及時進行鼓勵或表揚,盡管他們無法趕上優(yōu)生,但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總會一步步前進。
(三)師生平等,創(chuàng)造研討氣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本身的認知活動,他人是無法替代的。教學中我對于淺顯內容,經(jīng)常讓學生登臺講課。對于應用題,學生的思路和算式有時很離奇,連我一時也想不通,但我從不武斷地否定,而是課下和學生共同探討。為了鼓勵學生據(jù)理力爭、摒棄盲從,我還常常提出錯誤的推理和結論,與學生展開辯論。每當我真的出現(xiàn)失誤,學生提出時,我總是虛心改正,向學生表示感謝,以鼓勵他們主人翁的意識。這種平等研討的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
二、教材因素
贊可夫說:“要以知識的本身吸引學生學習。”只有當知識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吸引力時,學生才樂意去學。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趣因素
較之于語文,數(shù)學雖顯得抽象、枯燥,但也潛藏著許多新奇有趣的現(xiàn)象,關鍵在于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并引導學生去探索,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例如學生初學小數(shù)乘法,由于受整數(shù)四則計算的影響,大多有“越加越多,越減越少,越乘越大,越除越小”的思維定勢,當老師提出“有沒有越乘越小的題”,學生會感到疑惑和新奇,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善于發(fā)掘,巧設懸念,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發(fā)展思維能力。
(二)充分展示知識的價值功能
當學生認識到知識對于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重要作用時,就會更加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內動力。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把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把超市食品的價格、小區(qū)每家每月的用電量、學校的發(fā)展等實際情況編成練習題,帶進課堂,不僅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訓練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把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教育滲透于知識學習之中。
三、教法因素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在教學中,從過程、方法、內容到語言、表情、手勢時機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以新穎的構思,吸引學生去聽、去看、去想、去說、去做。
(一)語言和語氣力求生動形象和幽默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闭n堂教學中,語言是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教師語言的準確生動、語氣的多彩感人,在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區(qū)別長度、面積、體積單位時,我邊用手勢比劃,邊用押韻的排比句解釋:“長度一條線兒,面積表示一平面兒,體積表示一個塊兒?!睂W生邊聽邊看邊想象,分得清記憶深。
(二)多媒體操作,力求準確和有序
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察電腦操作并思考:“每切一刀,蘿卜有什么變化?一共切了幾刀?最后變成什么形體?”然后邊演示邊提問,使學生有序地看到:切一刀,出了一個平面;切兩刀,出了兩個平面、一條棱;切三刀,三個平面、兩條棱;切四刀,四個平面,四條棱;五、六刀分別切兩頭,依次出現(xiàn)五個平面、八條棱、四個頂點和六個平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最后成了長方體。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六個面的形狀、大小、十二條棱的長短,學生在認識長方體特征的同時欣賞到操作程序的美。
(三)練習的形式力求活潑新穎
練習,是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機械、呆板地大量做題,與效果往往不成正比,甚至會抑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設計練習時,除了內容的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外,還必須注意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在教學中我巧叫學號提問學生。在“數(shù)的整除”一章的練習課上,我提問學生時不叫姓名叫學號。比如“學號是質數(shù)中唯一的偶數(shù)的,請說出24的最大約數(shù)?!薄罢?和6的最大公約數(shù),說出這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泵慨斃蠋熖岢鲆粋€學號,全體學生都會積極判斷是不是叫自己,把單純的指名變成了群體思維,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了練習密度。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得好:“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教小學,要把知識講清并不難,難的是利用各種因素,激發(fā)兒童的積極性,真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生動愉快地學好數(shù)學。
(責任編輯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