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是課程改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及現(xiàn)代化技術在學校普及的必然產(chǎn)物。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而多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交叉性強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等優(yōu)勢,將習作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習作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讓習作更精彩,還能讓學生在快樂中習作。
一、形象直觀,激發(fā)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绷曌髡n上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景,可以讓學生從視聽諸多方面接受與作文相關的教學信息,增加對習作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這樣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了。因為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直接動力,是發(fā)展智力的活躍因素。學生有了內(nèi)在興趣,就會表現(xiàn)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如果用多媒體教學,能設置與習作內(nèi)容相吻合的情境導入,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尋找春節(jié)》這篇習作時,課前我先在多媒體上播放春景,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春天圖畫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學生在下面不時發(fā)出驚嘆聲,有的還小聲贊嘆:“春天真美呀!”上課時,我這樣導入:同學們,春天來了,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塊兒去看春景呢?不過不能光想看哦,我們要在觀賞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只有認真地去觀賞、去體會,才能真正地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麗。請看大屏幕上的色彩斑斕的春天圖畫,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春天的詩文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抓住春天的景物特點寫下了很多贊美春天的文章。今天,我們來欣賞朱自清筆下的春又是怎樣的景色。這樣的情境導入讓學生在領略音樂與圖畫交織的情境之中,產(chǎn)生對春天的美好想象,學習熱情倍增。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春天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寫一篇《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或《尋找春天》的作文。因為上課時,通過多媒體看了那么多的春景,所以同學們寫起作文來得心應手。
二、放飛想象,張揚個性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钡拇_,美好的生活一刻也離不開豐富的想象,有了它,音樂家才譜寫出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畫家才描繪出多姿多彩的畫卷,詩人才創(chuàng)作出千古傳頌的詩篇,科學家才創(chuàng)造出造福人類的發(fā)明。
我想,同學們的心里一定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和幻想,那是你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老師沒有辦法讓你的想象今天就能實現(xiàn),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作文天地中將你的愿望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成為現(xiàn)實。現(xiàn)在,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握緊手中神奇之筆,穿越時空隧道,在日月星辰散步,去未來世界翱翔。
如以《假如我是……》為主題習作,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設一種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老師問學生還記得《西游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故事嗎?想不想重溫這個精彩的畫面?學生們頓時興奮起來。整個多媒體教室內(nèi)如麻雀啁啾,拍手聲、笑聲、歡呼聲不絕于耳。趣由情起,興由趣生,激發(fā)想象的興趣。觀看完動畫,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有立意的想象。當你看到悟空變幻無窮的非凡本領時,也許會想,假如我會七十二變該多好;當你學習感到疲倦時,也許會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該多好;當你看到病魔奪去一個人的生命時,也許會想,假如我是一名神醫(yī)該多好;當你看到世界仍在硝煙四起,人們流離失所時,你也許會想,假如我是和平之神該多好……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生活經(jīng)歷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想象的內(nèi)容應該是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在老師的啟發(fā)和點撥下,學生的思維猶如脫韁的野馬,恣意馳騁;學生的語言猶如迸射的清泉,噴發(fā)而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編織了一幅幅絢麗繽紛的生動畫卷。同一愿望,能想象成多種不同的人或物;同一個人或物,情節(jié)結構的安排也多種多樣。
學生在多媒體所提供的精彩世界里,觀看、交流、練寫,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中任何學習方式所不能企及的。徜徉于多媒體天地中的學生,時時有激情沖動的感受,驚喜不斷閃現(xiàn)。多媒體教學的任務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超越知識,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抒發(fā)情懷,迸發(fā)靈性,萌生創(chuàng)見,感受智慧的涌動與爆發(fā)所帶來的巨大震撼力和沖擊力;而且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其想象空間,變苦學為樂學。
三、評議習作,省時高效
傳統(tǒng)批改作文是教師單邊活動,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教師辛辛苦苦地批改,學生對老師的批改,大多只看等級,不急于了解自己的作文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種反饋慢、效率低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害無益。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p>
有鑒于此,我將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多媒體中,評改方式由針對個人轉向面向集體,師生共改,集思廣益。具體做法是:學生初成作文后,教師瀏覽,并按訓練重點和作文要求,選擇反映共性問題的好、中、差幾類作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示范批改。先將習作投影在屏幕上,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找出毛病,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教師引導、滲透作文寫作方法和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語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理解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情感。接著讓學生自我修改,學生自改的過程就是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重新感受寫作和自我完善的過程。然后是大家評議,集體交流,挑選幾篇有代表性的,各個層次和類型的習作師生集體評改,師生評議作者改,或學生多人“接力”改……方式靈活,雖然是口頭評改,但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和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肯定習作的成功之處,還是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都能做到視聽結合、集體受益。通過多媒體集體評議,使學生了解到這篇習作哪里寫得好,哪里寫得不好,又該怎樣修改;然后教師根據(jù)評議,作出恰當?shù)囊龑Ш涂偨Y,讓學生進一步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為止。同時,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的理念。巧用多媒體手段評改習作,生動活潑,集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省時間,觸及面廣,學生思維活躍,受益深,比過去的教師單獨批改或單純地由教師搞作文講評效果要好得多。
綜上所述,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多媒體資源越來越多,我們當然不應該錯過這大好機遇。只要我們教師多動腦,合理開發(fā)、整合、利用多媒體資源,就一定會讓習作課上得更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樂學的燦爛笑容和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成為教改中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