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教學應以“教”促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對主要的矛盾,而學應該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第一位的,也是最核心的。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教學中關注最基本的學情,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需求,認真反思學生學的特點,全面總結學的有效方法,精心培育學生學的機制。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關注學習過程,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真正參與“教”的活動,我每天都精心布置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指導學生學會預習的方法,讓學生超前學習,達到自學的目的。經(jīng)過課前預習,在課堂上,學生們可以對例題自己進行分析,練習板演讓學生間自己進行評改,課堂作業(yè)讓學生自己講評。而教師的任務就是適時地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研討,在整個課程教學中起到導向與組織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理解正確的知識,教師以應講得對,讓全班同學都聽得明白為基本要求。對于學生理解出現(xiàn)偏差及無法獨立完成的問題,老師要進行及時的講解與引導。對于課堂教學中語言簡練清晰、思路條理清楚、方法新穎獨特的同學,我們要及時給以特別鼓勵。而其他同學對“老師”的講課水平進行點評,學生為了能夠在講臺之上“講”出水平,讓老師與同學對自己認可,不僅僅在聽課時特別專心,努力學習“老師”的教法,而且在自學與寫作業(yè)時,也能夠做到專心致志,不懂就問,明確對學生的要求,讓學生不僅要滿足于知其然,更要了解知其所以然。一改過去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被動學習的毫無生機的學習局面,讓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成為一種自我表現(xiàn)的愿望,成為一種發(fā)展自我的需求。
二、教,要力求新穎,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新的課程改革以前,受多年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一節(jié)課盡管給學生們講解了許多知識,但最后效果還是與愿相違,大部分學生總還是感覺很多知識點沒有記牢。我們教師也不得不反反復復叮囑我們的學生,督促學生進行反復機械的記憶??杀砻嫔峡磳W生是在聚精會神地在聽教師的講解,其實頭腦中處于一片空白?,F(xiàn)代研究表明,教師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知識傳遞的過程中,單純依靠聽覺獲得知識,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大約僅有7%左右,通過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獲取知識,掌握的知識量大約為40%,而“視、聽、做”三者結合起來,掌握知識總量可達到70%。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教”,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所講的少了,學生學習鍛煉的機會多了,學生掌握知識、理解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討論問題也更加深入了。學生在參與“教”的過程中,為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常常在思路上別出心裁,最大限度地去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這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學們?yōu)榱四芨玫卦谡n堂上完成自己“教”的過程,通常會翻閱大量相關資料,去尋找同一問題的多種不同解法。有些同學還會親手制作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具,全面提高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的教育目標。
三、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的“教”培養(yǎng)其助人品質
在教學的活動中,讓每一名學生都充滿自信。表現(xiàn)欲強是學生對待學習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但應避免學生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味只在乎自己的表現(xiàn),以表現(xiàn)自己為目的,不顧及其它同學,這則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不斷鼓勵、發(fā)揚同學間形成的良好合作氛圍與學生個人的良好心理品質。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待學習的積極進取心,我把學生參與知識交流“教”的過程,從眾人矚目的講臺引向幾人合作探討的課桌間;從面向全班的“教”引向面向小組的教。教學中我還經(jīng)常開展同學間互教互學的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小組,每個學習小組5個人,讓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后進生,讓性格外向的學生帶動性格內向的學生,最終達到人人有發(fā)展,生生有提高的教學目標。并且定期讓各學習小組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教學”競賽,看哪個組的學生“教”得最出色。通過學生教的過程、教法的實施,同學們在學習中能夠學會關注他人的學習狀況,并主動給其他同學講解自己掌握的知識,特別是對學困生的熱情幫助,樹立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有助于全班形成團結協(xié)作、互助友愛的良好學風。
作者簡介:陳泰(1959-),男,吉林鎮(zhèn)賚人,吉林省鎮(zhèn)賚縣第一中學教師,中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