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春 陳學梅
血液透析操作中預防出血是減少透析過程中血液損失的關鍵措施[1,2]。而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針眼滲血是護理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穿刺點的滲血不僅造成患者慢性失血,還易造成感染,影響患者的長期生存質(zhì)量及內(nèi)瘺的使用壽命[3]。筆者所在科室自2011年09月至2012年09月對無菌紗線條結扎止血和無菌棉球按壓止血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并比較?,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同期在我院血液透析的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30~82歲。穿刺血管使用的內(nèi)瘺穿刺針統(tǒng)一由天津哈娜好生產(chǎn)的16號穿刺針,透析頻率每周3次,透析時間4 h,透析年數(shù)﹥2年,均使用普通肝素鈉作為抗凝劑,使用的肝素量首劑12~20 mg,追加6~12 mg/h。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8例,實驗組透析過程中穿刺點發(fā)生滲血56例次,對照組52例次。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建立內(nèi)瘺時間、肝素用量及凝血功能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繩梯法穿刺血管,穿刺者均為技術熟練的透析室護士。
1.2.2 止血方法 ①實驗組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發(fā)生穿刺點滲血后,操作者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巾,以穿刺點為中心進行常規(guī)消毒周圍皮膚,取一塊無菌紗布抽取紗線,紗線的根數(shù)視滲血情況而定,一般用3~4根搓成一股將無菌紗線條置于內(nèi)瘺針下,將紗線條兩端沿滲血方向皮膚打結并斜向拉緊,使其緊貼穿刺滲血點皮膚,然后用膠布固定紗線條于穿刺點上方,最后用無菌紗布或邦迪覆蓋。②對照組發(fā)生穿刺點滲血后,操作者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巾,常規(guī)消毒穿刺點皮膚,取直徑約5 cm的無菌棉球置于內(nèi)瘺針穿入皮膚處上方,用20~30 cm的長膠布固定棉球并拉緊,注意膠布不能拉得太緊,以免影響血的流速及加重患者穿刺點的痛感。
1.3 評價指標 ①是否止血:處理后穿刺點滲血停止為有效反之則無效。②是否出現(xiàn)血管不良反應:穿刺點有疼痛、皮下有淤血和腫脹。③患者的狀況:患者時的情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穿刺點滲血止血效果、血管不良反應及患者的不良心理情況反應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止血方法情況比較(例,%)
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針眼滲血主要因素有:①內(nèi)瘺針為16號,比普通的靜脈輸液針(7~8號)管徑粗大,穿刺針與皮膚不能緊密吻合,兩者之間形成空隙,血液透析過程中血液自此滲出。②長期反復的穿刺一方面使患者穿刺處皮膚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硬結瘢痕,局部皮膚松弛;另一方面造成血管壁損傷或纖維化,血管彈性下降[2]。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膚彈性差,血管易滑動,針眼處皮膚愈合慢等原因更易導致穿刺點滲血。③動靜脈內(nèi)瘺血流速度的加快與血管內(nèi)壓力的增高有助于血液的滲出。④血液透析過程使用肝素抗凝,肝素可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干擾凝血活酶的生成,使凝血過程終止。⑤穿刺部位的選擇及穿刺的方法與滲血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切忌定點穿刺。
采用無菌紗線條結扎止血能完全閉合血管、皮膚與穿刺針之間的縫隙,因而止血迅速、安全、有效。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止血效果、血管不良反應及患者緊張焦慮心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針眼滲血采用無菌紗線條結扎止血,能夠取得較好的止血效果、降低血管不良反應及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心理確保透析順利進行。
[1]王質(zhì)剛.血液凈化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70:326.
[2]楊莉,王美,潘輯圣,等.靜脈用右旋糖酐鐵注射液治療血液透析患者腎性貧血的隨機及多中心對照臨床研究.中華腎臟病雜志,2003,19(2):85.
[3]柳詠梅,奇艷.淺談透析中穿刺針眼滲血的處理方法.透析與人工器官,2001,12(4):5.
[4]田李清,陳晰敏,申衛(wèi)華,等.無菌線繩預防血液透析過程中穿刺針眼滲血的體會.中國血液凈化,2005,4(1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