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萍 劉存梅
3860例體檢心電圖分析
宋金萍 劉存梅
目的分析健康體檢心電圖表現及臨床意義,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參考。方法對3860例體檢者按年齡性別分組,對其中的異常心電圖表現進行分析。結果中老年組的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明顯高于青年組,各組男女異常心電圖檢出率無明顯差異。異常心電圖中,T波改變,竇性心動過緩,各類期前收縮較為多見。結論異常心電圖改變與年齡有明顯的相關性。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定期進行健康體檢,觀察自身心電圖變化,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意義。
心電圖;健康體檢;年齡
目前,健康體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定期體檢可以早期發(fā)現身體潛在的疾病及危險因素。心電圖檢查是常用的一種心血管疾病的檢查手段,常被列為體檢必查項目。本文選擇健康體檢者3860例,將其分為青年組及中老年組,將各類異常心電圖對照分析,旨在觀察心電圖改變與年齡性別的關系及各年齡段的異常心電圖表現,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至11月在我院體檢科進行健康體檢者3860例,均為單位集體體檢(包括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按年齡分為青年組和中老年組,青年組2042例,其中男1098例,女944例,年齡22~45歲,平均(32±6)歲,中青年組1818例,其中男1082例,女736例,年齡46~85歲,平均(60±8)歲。
1.2研究方法 采用福田FX-7400型12導聯同步心電圖機,體檢者安靜平臥狀態(tài)下描記12導聯心電圖,由心電圖專業(yè)醫(yī)師進行分析診斷。心電圖診斷標準為陳新主編的《黃宛臨床心電圖學》[1]。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3860例體檢者中心電圖正常者2757人(71.4%),心電圖異常者1103人(28%),青年組心電圖正常率顯著高于老年組,老年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青年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青年組與老年組中男女心電圖正常、異常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在異常心電圖中,T波改變、竇性心動過緩、各種期前收縮多見(見表2)。青年組中單項異常者320例,雙項異常者14例,老年組中單項異常者737例,雙項異常者24例,三項異常者8例。
表1 不同年齡組及不同性別的正常異常心電圖檢查率
表2 3860例體檢異常心電圖表現
3.1本組中異常心電圖共1103例,老年組的心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青年組,與文獻報道相似[2]。
3.2單純T波改變在本組異常心電圖中發(fā)生率最高,青年組中同時伴ST改變者相對較少,中老年組伴ST改變者明顯增多。引起ST-T改變的原因較多,由其是T波改變,T波改變在不同的人群中意義有所不同,青年組多數與植物神經影響有關,中老年人則多與冠心病、高血壓、女性更年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缺血性心肌病等有關。臨床上ST段的異常多數與心肌缺血相關,提示冠狀動脈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狹窄。本組中中老年組ST段改變多于年輕人,可考慮與冠心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在分析ST-T改變時需結合受檢者的年齡、臨床癥狀及相關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進一步觀察、隨訪,以更準確地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據。
3.3本組中,竇性心動過緩發(fā)生率在青年組及中老年組均較高,與徐禮霞等報道一致[3]。老年組發(fā)生率高于青年組,心率大多在50~60次/min。兩組中的發(fā)生機制可能有所不同,青年男性竇性心動過緩,可能與運動較多,活動量大,使心臟的儲備能力生理性增強有關,所以,對于青年無癥狀的心動過緩者可視為正常性改變,有人認為[4]把我國健康男青年正常竇性心率定為55~100次/min更為合適,本研究支持此觀點。老年人竇性心動過緩則可能與竇房結功能低下有關,有文獻報道,60歲以上的老年人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發(fā)生率明顯增高,且多數以竇性心動過緩為突出癥狀,對待老年竇性心動過緩尤其是有相關癥狀者應注意定期觀察和隨訪。
3.4本組中各種期前收縮發(fā)生率在青年組及中老年組中均相對較高,青年組期前收縮室性多見,中老年組多為房性。引起期前收縮的原因多種,任何因素引起的心臟起搏點自律性增多、折返、觸發(fā)活動等都可表現為期前收縮,可以由功能性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情緒激動,煙酒過度,生活不規(guī)律等引起,也可由器質性心臟病引起,本組中老年組發(fā)生率高于青年組,考慮老年人器質性心臟疾病較多見,多與心臟出現纖維化、退行性變、心肌缺血、缺氧等有關而青年組期前收縮考慮多由功能性原因引起。
3.5本組中左室電壓增高在青年男性及中老年男性中發(fā)生率相對較高。青年男性發(fā)生原因多為生理性,可能與胸壁較薄有關。中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相對較多,左室電壓增高多與左心室負荷增重有關??梢?,在分析左室高電壓的臨床意義時,需結合患者基本情況及相關檢查來綜合判斷。
3.6本組中,各種傳導阻滯,心房纖顫,陳舊性心肌梗死等中老年組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青年組。
綜上所述,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各系統(tǒng)功能衰退,心臟疾病也會逐漸增加,會出現各種心電圖異常改變,所以老年人定期進行心電圖體檢,必要時進行動態(tài)觀察,同時結合其他相關體檢項目,對心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義。
[1] 陳新.黃宛臨床心電圖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
[2] 周蕓. 不同年齡段健康體檢心電圖對比分析.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9):93-94.
[3] 徐禮霞,章萍,張先林.1155例體檢者心電圖表現分析.現代醫(yī)學,2012,40(6):642-644.
[4] 路明慧,段愛菊,段愛珠,等.我國健康青年人正常竇性心率范圍初探.臨床心電學雜志,2007,16(2):121-122.
475000 開封市中心醫(yī)院心電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