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梅
摘 要: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實踐探索進行總結是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從強化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加強對重點特殊人群管控幫扶、加強和創(chuàng)新宗教事務管理、完善“網格化”巡控機制、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等維度進行總結,為后續(xù)開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提供基礎鋪墊。
關鍵詞: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7-0052-02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是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在充分發(fā)揮政法部門特別是公安機關骨干作用的同時,組織和依靠各部門、各單位和人民群眾的力量,綜合運用政治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種手段,通過加強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實現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理違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維護社會治安持續(xù)穩(wěn)定的一項系統工程。結合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實際情況,總結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經驗做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與長治久安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huán)境。
一、強化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
1.加大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力度
開展重大群體性、影響穩(wěn)定的苗頭性問題大排查工作,抽調干部組成不同的排查小組,重點排查選舉、宅基地、征地拆遷、宗教、看病難等關乎民生群眾熱點問題。
2.深入推進重大事項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機制
建立決策項目公示通報機制,通過各種途徑公示重大決策、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建設事項。建立分析預測化解風險機制,政府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聯席會,適時召開專家論證會。
3.深入開展群眾來信來訪化解工作
全國接待群眾來信來訪數量不斷攀升,立案查處案件呈現上升趨勢,有力促進群眾信訪問題的及時化解。認真落實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并對一些案件做到確定省、市(州)、縣、鄉(xiāng)領導進行包案處理。對國家信訪投訴中心函轉的信訪案件,通過聯席會議、聽證會等手段予以解決或化解。
4.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
認真落實矛盾糾紛“聯動聯調”機制,構建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大調解”體系。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群團組織、群眾自治組織的積極作用,積極開展摸排、走訪,及時疏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機制。進一步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構建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健全完善市(州)、縣、鄉(xiāng)、村、戶“五級”矛盾糾紛調解組織機構。
二、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務管理
1.健全完善服務管理網絡
健全完善市(州)、縣、鄉(xiāng)、村(隊、社區(qū))四級服務管理網絡。建立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務管理辦公室,并在社區(qū)建成流動人口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與公安制證點。開展大清查專項行動,重點加強對出租房屋、中小旅館、建筑工地、集貿市場、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和控制。
2.大力推行居住證制度
強化動態(tài)統計、分類管理、聯合共建和以證管人、以房管人等各項措施,嚴格“日清”、“周結”、“月報”工作制度。積極構建“一站式”服務模式,及時為外來流動人口提供招工和出租房屋、尋親覓友等信息,并以職業(yè)技能培訓為重點,不斷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素質和勞動技能。
3.大力開展外來勞務市場和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整治
嚴肅查處非法勞動力市場和職業(yè)中介,以及無故拖欠和惡意克扣外來務工勞動報酬的行為。舉辦流動人口普法培訓班,開展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宣傳活動。
三、加強對重點特殊人群管控幫扶
1.強化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
按照好、中、差三類進行了分類建檔、幫教和管控,實行定期走訪談話、“一幫一”、“多幫一”等有效措施,確保了管得住、控得牢。各地通過提前與監(jiān)所銜接,主動開展接茬幫教,開展刑釋解教人員職業(yè)技能培訓。進一步強化社區(qū)矯正工作力度。
2.強化禁、吸、戒毒宣傳教育,落實吸毒人員安置幫教
完善摸底排查機制,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制定禁毒宣傳教育實施方案,借助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健全完善幫教安置機制。按照國家關于做好戒毒康復人員安置工作意見的指示,開展戒毒康復人員安置工作。
3.深入開展反邪警示教育,鞏固轉化成果
進一步加大警示教育,采取召開座談會、開展面對面宣講、制作專版、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fā)放宣傳單、電影下鄉(xiāng)等有效措施,加大“法輪功”習練者教育轉化攻堅力度,經常性走訪談話、在思想上交朋友、在生活上給予幫扶、提供就業(yè)產業(yè)信息、爭取解決低保等惠農政策,繼續(xù)開展無邪教單位創(chuàng)建活動。
4.積極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
積極組織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文體局、團委、婦聯等單位開展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專題調研。針對閑散青少年,加強社區(qū)教育和管理,建立社區(qū)預警機制;繼續(xù)深入開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以社區(qū)閑散未成年人為重點,做好預防工作。針對流浪兒童,進一步加強社區(qū)救助。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對被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制定入學政策,以幫助他們接受義務教育。
四、加強和創(chuàng)新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1.健全市(州)、縣、鄉(xiāng)村宗教管理網絡
實現宗教事務管理基層制度,做到“主體在市(州)、延伸到縣鄉(xiāng)、落實到村、規(guī)范到寺”。落實“兩項制度”,確保了每座宗教活動場所都有干部包干聯系。同時,將領導干部聯系情況與干部年底考核、評先評優(yōu)、職務調整相掛鉤。
2.加強對宗教人士的管理
一方面,嚴把宗教人士入口關,對出現問題的宗教人士依法堅決予以停發(fā)生活費、留用察看、撤銷教職,吊消資格證等處理。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堅持組織宗教人士學習、座談。
3.加強對宗教活動的管理
嚴格實行大型宗教活動報批制度,對帶有宗教色彩民間活動實行登記管理,建立健全排查網絡。為加大基層宗教管理,政府按照公益性崗位待遇,為其配備宗教協管員,協助基層管理宗教事務工作。
4.加強宗教政策宣傳力度
提高信教群眾抵御極端思想滲透能力,開展“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及非法宗教活動26條界定、非法宗教活動表現形式等集中宣講活動。
五、完善“網格化”巡控機制,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1.抓好網格化巡邏防控
按照“一定時間內到達巡區(qū)任何指定位置”的網格化社會面防控要求,整合公安、武警、特警、協警、民兵等維穩(wěn)力量。社區(qū)工作開展“四知四清四掌握”、組織城鎮(zhèn)商業(yè)網點業(yè)主開展聯防聯保、組織轄區(qū)內工商、稅務、城建、質檢、藥監(jiān)、衛(wèi)生等執(zhí)法單位著裝開展巡邏防范。以維穩(wěn)常態(tài)為基本原則,在街面巡邏執(zhí)勤力量以顯性警力為主,在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和復雜場所合理搭配顯性隱性警力,在背街小巷和夜間時段以顯性警力為主,實現全覆蓋。
2.著力加強視頻監(jiān)控點建設,提高技防能力
在重點要害部位、復雜場所、主要交通要道架設治安卡口、安裝高清視頻監(jiān)控探頭、模擬攝像頭,配備移動視頻監(jiān)控車,利用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和視頻會議轉接系統。
六、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夯實綜治基層基礎
1.落實人員配備,提高工作待遇
按照“定崗、定人、定責、定酬”原則,強化以民警、協警員、宗教協管員、民兵專干為主的專門維穩(wěn)力量,從事專事維穩(wěn)工作,進一步充實了基層維穩(wěn)力量。
2.深化綜治維穩(wěn)中心協調能力建設
進一步完善落實維穩(wěn)基層基礎“四項機制”,強化了基層維穩(wěn)組織機構建設,充實了力量、落實了保障,確保了基層綜治維穩(wěn)工作有人抓、有人干、常態(tài)化。
3.強化農村警務室民警能力建設
按照自治區(qū)農村警務室建設“辦公場所80~100平方米、1警3協7民兵和三班兩運轉”的要求,采取調劑和招錄充實人員的辦法,加大了對農村警務室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村(社區(qū))警務室民警能力建設。
參考文獻:
[1]賀佳.凝聚力量推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N].湖南日報,2013-03-16.
[2]方淇.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若干問題探討[J].公安學刊,2012,(1):53-57.
[3]周永康.加強和改進對特殊人群的服務和管理[J].人民調解,2011,(12):4.
[4]劉建.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夯實城市安全運行基礎[N].法制日報,201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