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鵠
(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3)
當前,學界對輔導員工作職能的探究已基本明晰,即確立了教育、管理、服務三項職能。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三項職能形成歷史如下: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增加了管理學生的功能;90年代后期開始,強調指導學生和服務學生的功能,由此形成了教育、管理、服務的基本內涵。從共時性的角度來看,卻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應該以服務為中心,但也有人認為應該以教育為中心??傊逃?、管理、服務三項職能之間的關系,存在爭議,還有探討的空間,甚至,對三項職能的概念探討,也還有進一步明確的必要。
什么是教育?翻看文獻資料,瀏覽百家學說,得到的答案可以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顧明遠先生在回顧了歷史上各種界說和詮釋的基礎上,希望通過“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教育的價值功能來認識和理解教育的本質特征”,教育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教育價值有兩個維度,即社會維度與個人維度。
關于教育,還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于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維基百科)。輔導員的教育職能,明顯屬于狹義的制度化教育,但是,他又與講臺上的專職老師不同,專職老師通過課堂上講授課本知識實施教育過程,而輔導員的教育大多是在課堂外實施的。
關于管理的定義也是很多,不過爭議沒有教育那么大?!八^管理就是通過資源配置,經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及反饋系統(tǒng),建立起組織文化和組織技術平臺,以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本S基百科對管理的闡述是“‘管理’一詞在古老法文的解釋是‘領導、執(zhí)行的藝術’;在拉丁文解釋里是‘以手領導’。在現(xiàn)代,‘管理’可被定義為領導和管理所有組織;透過組織、調度和運用各種人力、財務、原料、實體、知識、資產或其他無形資源的活動(包含規(guī)劃、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達成組織目標?!蓖高^管理的定義,可以知道管理僅僅是一個過程,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綜合,而絕不是目的。
在日常理解中,服務指的是為他人提供的勞務,如“為人民服務”?!胺赵谧忠馍蟻碚f是履行某一項任務或任職某種職務,在中文地區(qū)以及法國等,也將它當作為公眾做事,替他人勞動的涵義。”這種定義是將服務等同于勞動的視角,此外還有其他的視角,如“將服務看成是導致服務接受者或其所有物產生變化的外在原因”和“服務是某種使用價值發(fā)揮效用,而不管其是商品還是勞動?!弊詈笠环N是馬克思關于服務的定義,“馬克思此時對服務的定義,不但是明確了‘服務是效用’這一關鍵點,而且還明確了服務不止包括勞動作為使用價值所發(fā)揮的效用,也包括商品作為使用價值所發(fā)揮的效用。這也說明將服務等同于勞務犯了以偏蓋全的錯誤?!备鶕R克思對服務的解釋,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對學生所發(fā)揮的效用,都可算作是服務,而不單單指勞務。
在明晰了教育、管理、服務概念的基礎上,再來審視輔導員履行這三項職能的現(xiàn)狀,便會發(fā)現(xiàn)以下三點偏差。
教育是教師的天職,輔導員具有教師與干部的雙重角色,也理應履行好教育的職能??墒牵诋斚碌慕逃h(huán)境下,輔導員的教師職能有弱化的傾向,將教育當作可有可無的枝節(jié)。其主要表現(xiàn)為,內容上,忽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淡化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將德育邊緣化;形式上,顯性的課堂教育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也很弱,而發(fā)揮著隱性教育功能的各種學生文化活動,則常常有著娛樂化、庸俗化的傾向,忽視了這些活動的教育意義,也將輔導員應該發(fā)揮的教育功能消解殆盡。究其原因,客觀上,高等教育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高校的擴招,一是學生數(shù)量的急劇增長,而輔導員的數(shù)量實際上卻沒有同比增長,使得輔導員工作量大大加大。二是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變化,增加了許多事務性的工作,如貧困補助、就業(yè)指導等。主觀上,教育在短期內很難看到實際的情況,也缺乏精確的評估依據,使得輔導員對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積極性。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輔導員教育職能不斷弱化,教育變成了枝節(jié)。
管理的定義揭示,管理只是達到目的手段,是一個過程。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輔導員卻將管理作為了目的本身。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無的放矢”。管理的前提是目標明確 ,但是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體制的建立,管理機制的運行,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出現(xiàn)為管而管的情況。另一方面是“管”而不“理”,管理是一門科學,科學講究事實求是,講的正是一個“理”字,這個“理”是“理性”的“理”,要求按規(guī)律辦事,不要情緒化;這個“理”也是“梳理”的“理”,要求具體分析各要素,理清楚各個要素的關系;這個 “理”還是 “理解”的“理”,“理解萬歲”,理解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文關懷。但在實際情況中,卻是不見“理”,只有“管”,不按規(guī)律辦事,常常出現(xiàn)情緒化的運動式管理;不理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不做具體分析,常常做出一刀切的決定;不理解學生,不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缺乏人文關懷。
研究輔導員服務的職能現(xiàn)狀,會發(fā)現(xiàn)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極端是對服務抱有輕視的態(tài)度,缺乏服務意識,不認同服務的職能,認為自己是老師,是管理者和教育者,不應該做“低端”的服務工作;另外一種極端是抱著一種“奉獻”精神,事無巨細,事事親歷親為,“兩眼一睜,忙到天黑”,是對這種現(xiàn)象的真實反映。而人的精力和激情都是有限的,過分的付出,遲早也會影響到服務功能的發(fā)揮,物極必反,可能也會導致對服務的排斥。出現(xiàn)上述兩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癥狀,都是將服務等同于勞務,服務職能窄化的結果。前者認為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干的是高貴的工作,而對于低微的勞務(服務)不屑一顧;后者認為,服務就是勞務,所以任勞任怨,一味付出自己的體力和精力。事實上,馬克思早就闡明了服務不單指勞務這樣一個觀點。在輔導員的工作中,輔導員所做的一切,在學生身上產生了理想的效用,都可算作是服務。
在闡述輔導員三項職能的辯證關系之前,需要區(qū)分兩個概念,即職責與職能的區(qū)別。職責:職務上應盡的責任;職能:人和事物以及機構所能發(fā)揮的作用與功能。從字面意思看出,職責是一種責任,是外在賦予的,職能則是一種作用與功能,是自身存在的。因此,人們可以說一個人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發(fā)揮了他的職能。
具體到輔導員的職責與職能而言,2006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了輔導員的職責有八條。通過輔導員的工作實踐與專家的總結歸納,基本形成輔導員“教育、管理、服務”的職能定位。輔導員在履行職責的時候發(fā)揮著自己應有的職能,在履行某個職責的時候,可能同時發(fā)揮著兩項或多項職能,這些職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輔導員職責第四條為例,“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組織好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積極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既發(fā)揮了為經濟困難學生服務的職能,又通過組織學生勤工助學,發(fā)揮管理的職能。再以第六條為例,“以班級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班集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組織力量”,發(fā)揮組織的力量,就離不開管理,要發(fā)揮好組織的力量,更離不開管理的藝術,而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教育。
這三項職能不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霸俸玫墓芾怼⒎找膊荒艽娼逃?,只管不教或以罰代教,不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水平。沒有一定思想基礎的管理,其必然結果是管不了、管不好。沒有服務的教育、管理,因其缺少人性關懷,拉開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心理距離,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而失去效力。因而要將三者有機融為一體,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嚴格縝密的管理、周到貼心的服務三者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才能發(fā)揮思想教育的強大功能。”所以,一項職能發(fā)揮的情況會影響到其他職能的發(fā)揮,一項職能發(fā)揮好了,也會促進其他職能的發(fā)揮。
以第八條職責為例,“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委會建設,做好學生骨干培養(yǎng)工作,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边@條職責需要發(fā)揮輔導員的管理職能,組織領導學生搞好黨支部與班委建設,同時也發(fā)揮了教育職能,對學生骨干進行必要的教育。如果學生黨支部和班委建設好了,學生骨干的思想政治覺悟提高了,那么,輔導員在發(fā)揮自己的服務職能時,便可發(fā)揮學生骨干的作用,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這樣也就促進了服務職能的發(fā)揮。
在弄清了三項職能相互關系后,還需弄清他們在整體中的定位。筆者認為,三項職能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三項職能中,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和過程,服務作為精神與理念。
高校輔導員在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其工作是全校學生工作乃至全部工作的基礎。正因為高校輔導員有著培育學生的重要職責,教育也就成了輔導員發(fā)揮其職能的根本目的,無論是管理還是服務,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方式和手段,都應該圍繞教育來開展。
我國高校輔導員的管理職能主要表現(xiàn)在從學生入學到畢業(yè)期間的日常事務管理、操行評定、宿舍安全與衛(wèi)生管理、課外活動的指導與管理、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與管理、學生違紀行為的處理與懲戒、特困生資助與管理等。但是,這些職能不是目的,而是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輔導員通過對學校資源配置,經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及反饋系統(tǒng),建立起學生組織文化和組織技術平臺,實現(xiàn)教育目標 。
當前,教育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者(輔導員)與受教育者(學生)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帶有了消費的意味,學生是消費者,輔導員是提供消費的人員。當然,學校教育與純粹的商業(yè)行為還是有巨大的差別,但是,既然是帶有了消費的色彩,那么也應該遵循商業(yè)規(guī)律與遵守職業(yè)操守,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將服務作為一種理念和精神。
一方面,工作中要體現(xiàn)滲透原則。三者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不要人為地將其割裂,而要體現(xiàn)相互融會貫通。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職能,可以通過舉行各種黨團活動來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輔導員的服務,在服務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盡職盡責、公平公正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看到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同學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紀律意識,也有利于管理職能的實現(xiàn)。而管理的優(yōu)化,則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有利于教育職能與服務職能的發(fā)揮。
另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服務的時候,不一定都要事事親力親為,哪些事該自己做,哪些事可以交給學生去做,輔導員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所以服務一定要有度。管理過于嚴格,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磨滅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會影響教育的實效性;而過于寬松,則會降低學生的紀律性,消解他們的集體意識,教育也將迷失方向,這會影響教育的針對性。所以,管理也要有度,服務周到,管理得當,輔導員工作才會卓有成效。
[1]潘世墨.高校學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務”的辯證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07(10).
[2]楊耀穩(wěn).論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職能[J].教育與職業(yè),2009(6)
[3]顧明遠.對教育定義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4]維基百科.教育[EB/OL].http://zh.wikipedia.org/zh/%E6%95%99%E8%82%B2,2012-11-08.
[5]鮑衛(wèi)東.淺議管理定義[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9(9).
[6]維基百科.管理學[E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E7%AE%A1%E7%90%86,2012-11-08.
[7]維基百科.服務[EB/OL].http://zh.wikipedia.org/zh/%E6%9C%8D%E5%8A%A1,2012-11-08.
[8]孟旭,張樹青.關于服務定義研究視角的探討[J].商業(yè)經濟,2009(15).
[9]漆小萍.學生工作的設計與評估[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