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珍
四川省越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616650
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的簡稱。病原為人免疫缺陷病毒,臨床上有明顯的后天獲得性免疫缺陷表現(xiàn),以發(fā)生各種機會性感染及惡性腫瘤為特征,預后險惡,病死率高,曾有“超級癌癥”之稱[1]。目前,艾滋病已經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變?yōu)橐环N可控的慢性病。2012年6月~12月我院收治艾滋病患者69例,經過精心治療及護理,均好轉出院,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男55例,女14例;年齡16~68歲,平均41歲;有吸毒史49例,無吸毒史20例;入院后積極抗HIV病毒、控制機會性感染及補充維生素、營養(yǎng)物質等對癥支持治療。
2.1 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應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影響和感染他們,用鼓勵性言使患者感到關懷和安慰,用解釋性語言做出恰如其分的滿意回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得信任與合作。艾滋病病人一般都有羞恥、悲憤、怨恨、恐懼、負罪、無辜、委屈、無所謂等心理,針對病人不同心理狀況進行心理干預,給予精神安慰。幫助患者克服悲觀、憤怒等心理上的偏激情緒,正視自己被感染的事實,排除其罪惡感、恐俱感和被歧視感,樹立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護理:AIDS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血漿中病毒載量與基礎代謝率呈正相關,各種機會性感染也可增加基礎代謝率。每日攝取足夠的能量,需肉、蛋、奶等高能量、高蛋白、好消化的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注意飲食衛(wèi)生,尤其不進食生冷肉食。對于腹瀉及消化不良的患者應保持足夠水分攝入,多進食液體食物。
2.3 消毒隔離措施:①皮膚黏膜的保護:為防止HIV感染,護士實施護理時需穿隔離衣,戴一次性手套。手是接觸HIV感染的第一屏障,因此當處理血液、體液及污染物品時必須戴手套。護理病人之后及護理另一個病人之前必須洗手。②對操作的要求:護士操作前應向病人做好解釋,取得合作,對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險性較大的操作應由技術熟練的二人配合,操作盡量集中,嚴格規(guī)范,避免誤傷自己。當進行侵入性治療及護理操作時,要注意對銳器的處理,用過的銳器必須放到銳器盒中。③物品消毒:室內物品的表面受到HIV污染時,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病人用過的醫(yī)療用品,廢去物用不透水的雙層黃色膠袋密封,貼上警示標簽方可送焚化。器械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經高壓滅菌,被血液、體液污染的被服類可采用煮沸30分鐘后再清洗。④地面及墻面消毒:地面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0.2%的過氧乙酸溶液拖地或噴灑。墻面消毒高度一般為2~2.5米,可用含有效氯500~3000mg/L的消毒液或0.2%的過氧乙酸溶液噴灑或擦洗墻面。⑤送檢標本處理:病人的送檢標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并有特殊標記。標本用過經消毒處理后再棄掉。⑥尸體處理:處理尸體應戴手套,穿隔離衣。傷口及滲出部位需妥善處理,房間、物品必須進行終末消毒。
2.4 對癥護理:①發(fā)熱:熱型為不規(guī)則熱,定時觀察體溫、采取降溫措施,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及水份、保持皮膚干燥。②咳嗽咳痰:鼓勵患者咳嗽時盡量將痰液咳出,必要時協(xié)助排痰。按醫(yī)囑給予化痰止咳藥,常用地塞米松2mg+糜蛋白酶4000U+生理鹽水10ml稀釋后霧化吸入[2]。③腹瀉:觀察排便次數(shù)、性質、量、伴隨癥狀,及時留取標本,送檢以確定病因。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臥床休息。④皮膚損害: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衣服要寬松,質地柔軟,經常更換衣服和床單,剪短指甲,防止搔抓皮膚而出現(xiàn)擦傷,以防繼發(fā)感染,有滲出液的傷口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必要時給予保護性隔離措施。
2.5 健康教育:①藥物指導:教給病人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預防用藥方面的知識,包括藥物劑量、服用時間和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等。病人高度的依從性是長期抗病毒治療的關鍵,HAART療法治療復雜,副作用較大,需長期服藥,監(jiān)督患者服藥。②傳播途徑:告訴病人艾滋病傳播的途徑主要為性接觸傳播、血源傳播、母嬰傳播等。不會因淺吻、握手、擁抱、共餐、共用辦公用品、共用廁所、游泳池、共用電話、打噴嚏等,而感染他人。③避免或減少危險行為:節(jié)制性生活、正確使用避孕套、防止交叉感染。④放棄不良行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煙飲酒,適當加強鍛煉,不要共用個人物品。鼓勵戒毒,吸毒人員不要共用注射器。⑤家庭護理:教會病人如何應用含氯消毒劑或漂白粉等消毒液,進行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家屬應了解關于艾滋病的傳播方式、如何防治等基本信息,給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同時注意自我防護,防止HIV 的進一步傳播[3]。
1 劉應麟.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64.
2 顏嬋,萬秀蘭,侯嘉斌,等.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31-533.
3 吳洪.艾滋病的護理策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7,4(16):1453-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