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群
張利群: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腦梗死是臨床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即使經(jīng)過積極治療,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遺留后遺癥,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明顯焦慮抑郁情緒[1,2]。降低腦梗死康復期患者負性情緒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對我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腦梗死康復期患者采用放松訓練聯(lián)合音樂療法進行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86例腦梗死康復期患者,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齡48~65 歲,平均年齡(59.78 ±13.59)歲。入組條件:(1)患者經(jīng)過急性腦梗死急性期治療,均有偏癱癥狀,處于康復期。(2)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3)患者均自愿參加問卷調查。(4)患者無聽力、智力、言語和交流障礙,能夠與醫(yī)務人員很好地進行交流和溝通。排除標準:(1)患者既往有腦卒中病史。(2)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3)患者近2 周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西咪替丁、華法令、鋰鹽、SSRIs 類藥物等影響情緒的藥物。(4)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等重型精神疾病,對自己的行為無完全民事承擔能力。隨機將康復期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藥物使用指導和日常生活能力鍛煉等腦梗死常規(guī)康復期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放松訓練聯(lián)合音樂療法,具體措施如下:
1.2.1 運用非言語溝通技巧 巧妙運用各種非言語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加強護理人員非言語溝通技巧的培訓,強化護理人員使用共情技術、正性暗示語言、適當?shù)挠|摸和親切友善的微笑,為患者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住院氣氛,表達“我與你同在”的想法,讓患者感受到醫(yī)務人員的關愛,減少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
1.2.2 全身肌肉放松訓練 首先教會患者體會緊張(吸氣時逐漸握緊拳頭)與放松(吐氣時拳頭緩緩放松)的感覺,分別約持續(xù)5 s 時間,類似方法依次放松全身肌肉,從頭-頸-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雙足等。
1.2.3 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腦梗死康復知識宣教 采用集體講座和個人教育相結合、文字和多媒體及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理論講座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腦梗死康復患者進行藥物使用指導、日常生活能力鍛煉、負性情緒的管理等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加深護理人員對患者負性情緒護理干預重要性的認識,指導患者進行全身肌肉放松訓練和音樂療法。
1.2.4 音樂療法 根據(jù)患者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包括現(xiàn)代舒緩音樂、古典音樂、輕音樂、戲曲、民歌等6 種類型)進行音樂干預,讓腦梗死患者選擇自己喜好的音樂類型,隨身攜帶MP3,當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感到情緒浮躁時為患者播放事先拷貝至MP3 中患者喜歡的歌曲,并暫時停止進行康復訓練,對于聽力欠佳的患者則為患者帶上耳機,每次持續(xù)時間約30 min,音量的大小以患者感覺最佳為宜,以減少患者不適感。
1.3 評價方法 對患者進行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定,得分越高則焦慮抑郁情緒越明顯。抑郁自評量表各條目自評量表得分累積之和×1.25 為抑郁自評量表量表粗分,標準分(量表粗分×1.25)≥53 則認為患者有抑郁情緒,焦慮自評量表各條目自評量表得分累積之和為焦慮自評量表量表粗分,標準分(量表粗分×1.25)≥50 則認為患者有焦慮情緒。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分,±s)
組別例數(shù) 焦慮自評量表得分 抑郁自評量表得分對照組43 47.82 ±3.67 48.27 ±3.34觀察組 43 40.18 ±3.72 41.46 ±3.29 t 9.587 9.525 P 值值<0.001 <0.001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jīng)內科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和預后差等特點[3,4]。患者雖經(jīng)過積極治療,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遺留肢體或言語方面的后遺癥,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表1顯示,觀察組患者焦慮情緒檢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放松訓練聯(lián)合音樂療法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負性情緒的發(fā)生率,減少急性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根據(jù)患者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進行音樂干預,利用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患者組織細胞發(fā)生和諧共振,使患者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chǎn)生共振而直接影響患者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jié)奏等,使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感到情緒浮躁時,改善患者的軀體焦慮和精神焦慮,減少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出現(xiàn)[5,6];全身肌肉放松訓練能夠有的放矢地放松患者的肌肉,使患者整個機體活動水平降低,機體保持內環(huán)境平衡與穩(wěn)定,減輕患者住院期間的焦慮不安、恐懼和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7]。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腦梗死康復知識宣教如采用集體講座和個人教育相結合、文字和多媒體及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理論講座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腦梗死康復患者進行藥物使用指導、日常生活能力鍛煉、負性情緒的管理等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加深護理人員對患者負性情緒護理干預重要性的認識,指導患者進行全身肌肉放松訓練和音樂療法,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程度。
總之,放松訓練聯(lián)合音樂療法能夠明顯降低腦梗死康復期患者負性情緒的發(fā)生率,使腦梗死康復期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減少,值得推廣。
[1] 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 (1):17-22.
[2] Thrift AG,Arabshahi S.Is stroke incidence in low- to middle-income countries driven by economics?[J].Int J Stroke,2012,7(4):307-308.
[3] Arya KN,Pandian S,Verma R,et al.Movement therapy induced neural reorganization and motor recovery in stroke:a review[J].J Bodyw Mov Ther,2011,15(4):528-537.
[4] 張曉鶯,肖 艷,韓璽河,等.新疆地區(qū)810例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登記研究結果[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0,10(11):1350-1352.
[5] 宋 濤,許光旭,龍麗華,等.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5):21-23.
[6] 回金凱,王昭君,郭 琪,等.音樂療法對養(yǎng)老院住院老年人運動能力、抑郁和運動訓練參加率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4):348-352.
[7] 潘 莉,張靜平,李麗花.漸進性放松訓練對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9):3090-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