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對新課標要求下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展開研究,探討當前情況下中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以期實現中小學數學教學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新課標;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
伴隨著我國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對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中小學數學教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育的起點,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指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通過對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成功的改革,充分實現新課標教學法的目標,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教師仍居于主導地位,學生積極性不足
盡管新教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但從總體上看,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跳出“教師講,學生聽”的圈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居于主導地位,學生積極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這樣一方面造成新教材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另一方面教師教學質量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趨于單一,發(fā)揮作用有限
由于教師自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視和認識不夠,加之受數學教學本身理性邏輯屬性的制約,致使在實際中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趨于單一,發(fā)揮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單一的教學方法與學生自身多樣性、差異性之間的固有矛盾決定了單一教學方法無法適應全部學生的要求,發(fā)揮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單一教學法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發(fā)揮充分的效用.
二、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一)興趣教學法,以興趣為師,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唯有對所學知識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積極主動,覺得學習充滿趣味.科學泰斗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曾經斷言:“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見,興趣,作為引導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新課標改革和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如何通過充分培養(yǎng)和利用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實現知識的有效傳播,以興趣教學法,達成愉快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成為擺在教師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興趣教學法的要點之一便是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對于正處于心理活躍期的小學生來說,單純的理論教學顯得枯燥,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巧妙借用各種各樣的媒介為引子,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這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各種各樣可愛有趣的小道具,或者通過借助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有趣的畫面的形式,寓教于樂,在歡樂、有趣的氛圍中開展教學,實現興趣教學.
(二)“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法,生動立體化數學教學
“情景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四個具體步驟:情景——探究——歸納——運用.首先,在課程的導入階段,通過創(chuàng)設出與所授數學知識相對應的形象、生動的情景展開數學教學的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對數學學習應用的興趣.其次,與學生一起展開數學知識的探究,結合情景創(chuàng)設階段的具體場景,進行具體知識的灌輸,讓學生在情景的演繹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再次,在數學知識情景演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數學知識點的歸納,對重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授知識的印象和記憶.最后,進行數學知識運用拓展,通過對所授知識的拓展,將教學引向與所授知識相關聯的其他有趣的方面,一方面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一舉兩得.“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法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貫穿情景的演繹,使的整個數學教學過程變得立體而生動,教學效果也得到更大提升.
(三)生活教學法,在生活中實現數學學習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數學的智慧其實際上也是生活的智慧,數學本身既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由于心理發(fā)育的局限,其學習其實也被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能夠實現在生活中學習,則能達到數學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也會更深刻,更實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引用,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現象的思考、掌握和應用,將數學教育拓展到更深、更高的層次,激發(fā)學生從“要你學”到“你要學”的本質轉變.
如前文所說,單一教學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無法充分發(fā)揮其效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是綜合地、多樣性地、交叉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與此同時,還應當針對學生不同性格和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潛能的開發(fā),實現學生的全面持續(xù)、和諧、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譚朝祥,于光明.論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
[2]王先鋒.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成功(教育),2011.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北星小學 (3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