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敏
摘 要:口語是一種利用語言表達思想,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英語口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英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聽、讀、說,并且獲得新知識、新信息,再經(jīng)過自己動腦,加工創(chuàng)造,賦予新的內(nèi)容和觀點,爾后輸出,從而準確、順利地完成交際的任務。長期以來,在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遇到的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愿意讀,更不愿意主動開口說,成為啞巴英語。那么,怎樣進行口語教學呢?在此嘗試一種教學法,即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多角度地設置相關話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創(chuàng)新能力;新思維;口語表達
新的教育觀念在注重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前提下,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獨立發(fā)現(xiàn)或獲取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基礎。口語教學自然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愿開口的原因主要有:詞匯量少,書本話題過于古板,學生不愿循著制定好的模式進行申述。基于上述原因,我提出了“說你想說的話”,此種做法的意思是:讓學生自己設置與課文有關的話題。這樣一來,學生們有話可說了,課堂氣氛自然也活躍起來了。表面看,這是一種教學法的嘗試,而實際上這種做法代表著老師的教學觀念的轉變。固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應該以輔導、指導的方式出現(xiàn)。但此種嘗試教學法在實施的初期,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引導角色。如,一篇課文的題目是:Please set the table.(請準備餐桌)學習課文之后,我請學生設定與本文相關聯(lián)的話題。經(jīng)過大家討論,我們將話題擬定為About food.(關于食物)接下來,我問學生:關于食物你想到了什么?這個問題引發(fā)了他們很廣泛、很深刻的思考。當學生們想說而又語塞的時候,我在黑板上寫出了幾個單詞:person,country,festival(人、國家、節(jié)日)。有的學生則發(fā)言了,她說,看到食物,我首先想到了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他們的工作平凡而偉大;有的學生說使人想到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食物與飲食習慣;還有的學生說讓我們想到,平時的食物和節(jié)日的食物不一樣,不同的節(jié)日,人們會吃不同的食物。至此,學生們才終于明白老師進行口語思維訓練的用意。這三個子話題分別是About food.(關于食物)這個擬定的題目而來。當然,主話題還可以“發(fā)散”出其他與之相關聯(lián)的子話題,你可以自由選擇,這就是所謂的“說你想說的話”。此時,學生們在話題表達時表現(xiàn)得異常踴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匯量漸漸長增大,解決了開口說話時沒有詞的障礙。這樣的口語話題的設置集中體現(xiàn)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第一步,嘗試成功了,那么會有第二步,由學生們自己設置話題了。比如,How old is she?(她多大歲數(shù)了?)一文,學生們設計的話題有:關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問題,關于不同的風俗習慣,對年歲的不同看法,等等。在But the Chinese did?。ǖ袊舜_實遇到了麻煩)一文中,學生們設計了有關語言的話題,如語言的作用及重要性,世界各國的語言,我國不同民族的語言,記錄文字語言的起源,等等。在Birthday Party.(生日宴會)一文中,設計的相關話題有:關于生日禮物,關于家人,父親的生日。一位同學講道,她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農(nóng)民,為父親過下一個生日時,要送給他一副自己親手織的手套,以表達對父親的感恩之情。這篇口頭表達被同學們認定為該單元中最優(yōu)秀的,獲得了贊許??梢哉f,在教學實踐的不斷探索中,學生們已經(jīng)領會了老師當初欲設的口語教學目的并得到了有效的口語訓練,展示出了他們口語表達的能力,并且掌握了語言表達的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普通老師教給學生真理,好老師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教師的教法應該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良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引導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知識的方法,這是最重要的。通過課堂教學設置話題的實驗,許多學生的話題構想都閃爍著創(chuàng)新的火花?,F(xiàn)在上口語課,教師不用再多花口舌,只要擴展思路,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自己便有講不完的話題。用這樣的嘗試學法既符合教育理念的要求,又使學生在口語訓練過程中收益頗大。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張家堡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