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琳
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對一級認讀要求是:“能看圖識字;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毙W階段英語的“讀”主要是指學生對英語的認讀、拼讀、朗讀和閱讀能力。認讀是基礎,是小學階段讀的要求的重點之一。只有在具有一定認讀能力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相應的拼讀、朗讀和閱讀活動。可見,“英語認讀能力”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一項重要語言技能。反觀我校中年級英語課堂,發(fā)現(xiàn)學生認讀能力普遍較弱。教學中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重聽說、輕認讀。忽略字母的認讀,忽略單詞認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課文的朗讀和句子的認讀。
針對這些問題,有效培養(yǎng)中年級學生英語認讀能力可有三個“抓手”,即落實常規(guī),培養(yǎng)認讀習慣;滲透認讀技巧,提高認讀能力 ;巧設游戲,激發(fā)認讀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實踐活動,拓寬認讀空間。
一、落實常規(guī),培養(yǎng)認讀習慣
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當人們重復做一件事情,他對這件事情已經基本成為習慣,不需要再用大腦思考便能完成。中年級學生的英語認讀習慣也是如此,除了教師課堂上反復強調外,還應采用有效的途徑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這個習慣。
1.眼到+手到+口到——培養(yǎng)認讀習慣,防止瞎讀、盲讀。課堂上,凡遇有需要學生“讀”的活動,一定要求學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即眼睛看著所讀內容、手指著所讀內容、張口大聲讀出單詞、句子或對話。經過一學期的強化,學生養(yǎng)成了“指讀”習慣,避免了瞎讀、盲讀現(xiàn)象,每班均有80%以上的學生能認讀圖片、單詞、句子和簡單的對話,并較好地完成不同形式的認讀反饋檢測任務。
2.好英語是“讀” 出來的。為了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讀”英語的習慣,我通過家長會和課堂,以小故事的形式告訴他們:好英語是“讀” 出來的,并通過以下途徑訓練和保證孩子們的“讀”。
(1)課前3分鐘“讀”,讓“讀”啟動課堂。每節(jié)英語課上課鈴響后,由英語小老師帶領學生說唱英語歌謠、指讀英語單詞、朗讀課文對話。既培養(yǎng)語感,又營造“讀”的氛圍。(2)課中多形式“讀”,讓“讀”貫穿課堂。課堂可加入游戲、比賽等元素的認讀或朗讀活動如:圖文配對、角色扮演、男女生PK、小組之間PK、師傅帶徒弟讀、課文對話朗讀或認讀拉攏比賽等活動。(3)課外10分鐘模仿“讀”,讓“讀”延伸課堂。布置課外10分鐘模仿“讀”的作業(yè)。鼓勵學生堅持每天聽音模仿,并設計“英語聽讀卡”,記錄自己聽音模仿情況。
好習慣貴在堅持??此坪芷匠5挠⒄Z學習習慣,漸漸地,孩子們嘗到了甜頭:孩子們喜歡上英語課了,讀英語不再是“閉著眼睛說瞎話”,他們不光會認讀單詞、句子,還能認讀簡單篇章,單元測試卷里的閱讀小短文也能應付自如了,學生認讀能力和語感也大有增強。
二、巧用游戲,激發(fā)認讀興趣
談到興趣,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這就要求:老師要從課堂活動入手,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形式多樣的、可操作的、有效的課堂活動,吸引學生的參與,讓他們感受到認讀學習過程的愉悅和成功。而“游戲”,是兒童的最愛。下面列舉的是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嘗試的游戲活動:
1.“Card game(翻牌游戲)?!币髮W生仔細看,大聲說。如果翻的牌是單詞,就快速說中文。如果翻的牌是中文,就快速說單詞。這不但是認讀活動,還需要學生進行中英文的思維轉換,是對學生認讀能力的更高要求。
2.“Find friends”或“Read and match game”.(圖文配對比賽)。比如:黑板上貼著幾幅圖畫,學生手里拿著對應的單詞卡片。聽到指令后,學生把卡片快速貼到圖畫的下方。這個游戲可以由最初的單詞配對到對話配對,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用于訓練單詞、短語或句子的認讀。
3.“Read and do the actions(木頭人游戲)”。以卡片或PPT呈現(xiàn)所學過的單詞或動詞短語,讓學生邊認讀邊用肢體語言表達出意思。這一游戲也可改成“Hot seat (搶椅子游戲)”,類似電視綜藝節(jié)目中的“你比劃來我來猜”,是檢查學生認讀和理解能力的好玩又不失有效的手段。
4.“Hip has nails.(屁股長釘游戲)”。是用來訓練對話認讀很有效且很受歡迎的游戲,由老師或小老師來領讀,領讀者故意讀錯某個詞,其余學生聽到對的就坐著(表示屁股沒長釘)說“Yes.”并repeat the sentence,聽到錯的就立刻站起來(屁股長釘了)說“No.”并讀出正確的句子。
此外,像“Memory game”和“Bomb game(炸彈游戲)”等活動都符合孩子喜歡游戲的特性。活動緊張、有序、有趣,大都訓練學生認讀單詞和句子的能力,有一定的information gap, 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寓學于游戲中。
三、滲透認讀技巧,提高認讀能力
王薔教授在《小學英語》中提到:“語言的交流渠道不僅僅是聽說,也要通過讀和寫。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就是為學生奠定讀和寫的基礎,也是使他們將來不成為英語文盲的前提。學生通過認讀逐步發(fā)展為更高層次的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倍鴨卧~的認讀方法和技巧是提高認讀能力的基礎,下面列舉的便是單詞認讀教學的有效手段。
1.“三環(huán)遞進法”─—學習單詞從“音、形、義”變?yōu)椤耙?、義、形”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語言學習要意義先行。程曉堂教授在《小學英語認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文中提到的單詞認讀方法─—“三環(huán)遞進法”,正是遵循了“意義先行”這一原則,也就是從傳統(tǒng)教學的“音、形、義”變?yōu)橐饬x先行的“音、義、形”。我所理解和嘗試的“三環(huán)遞進法”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單詞認讀教學方法,是一定語境中的認讀。
比如:我在上《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四冊Module2 Unit2時,是這樣進行“wide”的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聽音看圖,聽清單詞“wide”的發(fā)音,理解單詞“wide”的意思;讓學生試讀單詞“wide”的發(fā)音,從好生示范、同桌互讀、小組讀到全班讀,先解決“wide”的“音”。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拋出一個Concept question:“What is wide?”孩子們的回答形式多樣如:“The classroom is wide.”“The school is wide.”“The road is wide.”“The river is wide.”“The playground is wide.”“…”通過這樣的造句操練,學生對單詞“wide”的“義”就輕而易舉地掌握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也得到充分訓練。最后是鞏固,同時帶領學生在黑板四線三格上規(guī)范書寫單詞“wide”,并在旁邊注明中文釋義,從而解決它的“形”。
這種單詞教學方法,避免了讓學生單調枯燥地“Read after the teacher”,而是通過所創(chuàng)設的概念性問題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進行有意義操練,這是在訓練學生在英語思維過程中認讀單詞,學生喜歡這種“認讀”操練活動,他們思維活躍,不時會嘣出你想象不到的詞匯和句子,不知不覺,他們在遣詞造句過程中不斷地操練對詞的有意義認讀,掌握了詞的用法。
2.漢語拼音遷移+自然拼音——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意識,教給學生認讀單詞的方法
我的單詞教學基本不帶讀,采用漢語拼音遷移+自然拼音的方法,引導學生一個音節(jié)一個音節(jié)試拼,最后讀出整個單詞,從個別學生到全班。比如教學“stand”的過程:
T:(出示單詞卡,只露出and)How to read?
Ss: And.(學生讀得很大聲,很準確)
T:(多露出一個字母tand,并指著t)漢語拼音怎么讀?
Ss: t
T: 那“tand”怎么讀?
Ss:很輕易地讀出了“t-and——tand”
T: (出示整個單詞)So how to read “stand”?
Ss: 大部分學生讀的準“stand”
T:Very good! You are so clever. But這里的“t”要讀成“d”,當然指漢語拼音的讀法。
Ss: (學生改口,標準地讀出)stand.
這種單詞學習方式,既是語音學習,又是認讀過程。現(xiàn)在,學生已慢慢掌握老師教學單詞的特性和方法,很樂意嘗試自己讀出新單詞,也挺有成就感。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認讀能力,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思維的培養(yǎng)。
此外,教師還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實踐活動,拓寬認讀空間。以活動促進認讀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科實踐活動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huán)節(jié),逐步實現(xiàn)語言知識的內化。學習一門語言需要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來學習,英語認讀活動也是學習語言的過程。而認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基礎,學生通過英語學習發(fā)展基本的語言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閩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