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驊
二千多年前,孔子曾經(jīng)諄諄教誨我們:“君子謀道不謀食”,希望“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他一生孜孜以求德和教化。雖有弟子三千,親隨七十二人,但仍然希望通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而擴大教育的對象和范圍。怎樣才能立道振綱,教化天下呢?孔子的教育之夢是“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他希望通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來革舊圖新,達到最好的境界,以此達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境界,他所樹立的萬世師表形象,成為億萬教師頂禮膜拜的尊嚴師道!
在孔子之后,孟子的教育之夢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荀子的教育夢想是尊師重道,他曾說:“天地君親師是禮之本”,“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而作為儒學(xué)的繼承者,唐代思想家韓愈更是對師道尊嚴作了完整表述,他說,“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F(xiàn)今,我們理解教育之功能作用,基本上還是秉承韓愈的這個目標指向。
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是我們心中輝煌的夢想。近代中國,曾經(jīng)積貧積弱,受盡欺凌,于是,一部份仁人志士便提出了“教育興國”之夢,希望廢科舉、辦新學(xué),培養(yǎng)安邦興國之才;民國時期,面對帝國列強的壓迫和侵略,又有部分社會賢達推出“教育救國”的夢想,西南聯(lián)大、南開大學(xué)、福建的廈門大學(xué)、以及躬身教育的蔡元培、陳鶴琴、張伯苓、黃炎培、陳嘉庚、陶行知,都是那個時期的杰出代表。然而,在舊中國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境遇中,無論是“教育興國”夢還是“教育強國”夢,最終都是血色夢想、空中夢想。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后,人民當家作主,思想和體制的禁錮逐個被瓦解,人才輩出,群星璀燦,教育的火把被重新點燃,教育的夢想又一次激蕩在億萬中國人的胸間。從毛澤東的“教育要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wù),教育要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jié)合”,到鄧小平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四個現(xiàn)代化”;從周恩來倡導(dǎo)的“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到溫家寶疾呼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從杰出人民教師斯霞、于漪、霍懋征到作出特殊貢獻而聞名遐爾的劉道玉、魏書生、熊炳奇、程紅兵;從福建的高考紅旗到山東杜郎口中學(xué)的“先學(xué)后教”模式,再到深圳的國際化、信息化、人本化教育,……我們看到了教育夢想如星空璀燦、星光閃耀,我們聽到了教育現(xiàn)代化的腳步堅實有力,勇往直前!
毫無疑問,教育夢想在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的進程中不斷實現(xiàn),同樣勿庸置疑的是,萬千教師是教育夢想的織夢人、耕夢人,正是千千萬萬教師的辛勤努力和淡泊奉獻,才有了今天的“教育大國”屹立在世界東方。教師胸膛孕育著教育的夢想,教育夢想承載著教師的希望,同樣,教師希望的目光又傳遞著文明與知識的繽紛五彩!1700萬教師,中國最大的職業(yè)群體,他們是中國教育挺起的脊梁;無論是山村教師還是城鎮(zhèn)教師,都是人們心中最美的偶像;人們把教師比作燃燭——歌頌?zāi)切@中永不熄滅的燈火;比作春蠶,謳歌那韶華怒放的生命;比作園丁,希冀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后的滿園春色……。無論是含辛茹苦的家長還是純真樸實的學(xué)子,都對教師充滿渴望和景仰,那些身正心高、愛生如子、睿智多才、勤勉樸實的好老師,是萬千桃李終生的思念,也是祖國廣袤大地上巍峨的豐碑!
著名學(xué)者周國平曾說: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書分有用和無用,有用的書關(guān)乎生計,無用的書關(guān)乎心靈。人分有夢和無夢,無夢的人是生計的奴仆,有夢的人是心靈的富翁。無夢的人生是乏味的,與無夢的人相處也是乏味的。人生在世,生計之外,還是得講究個味。
這一段話說得十分深刻,人生在世,必須有夢;教師從教,夢在心中。
有夢想,才有教師投身教育的終身動力;有夢想,才有教師職業(yè)生涯的不斷精彩;有夢想,才有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攀高;有夢想,才有大愛向人間綿綿揮灑!
教師追夢之路是那么艱辛而漫長,但這并不遞減教師心中教書育人的如火熱情。一日為師,就要時時刻刻與學(xué)生那一張張稚氣而聰穎的臉龐相擁而笑,分分秒秒與學(xué)生那一雙天真而無邪的眼睛相對而視。圓教師之夢,也必須讓學(xué)生有夢,讓學(xué)生編織成才之夢、成功之夢;教師應(yīng)該走進學(xué)生的情感世界,將自己的一桶清瑩之水分到每一位學(xué)生的杯中,滋潤每一位學(xué)生的少年情懷,讓每一位學(xué)生都能獲得成長取得成就。
一生為師,就應(yīng)該期想自己的一輩子要讀一百本經(jīng)典名著,而不是只讀教科書;要認認真真地聽一百堂名課,而不是馬馬虎虎地寫一百遍教案也不反思;要一輩子只挖一口井,而不要隨意地挖九口井,專業(yè)化才能促進教師成長,教師只有深挖專業(yè)的井,那口井才能清泉涌動、永不枯竭。
一心為師,才能升起教師職業(yè)生涯高揚的風帆,帆掛則舟行,帆落而舟止,教師的三尺講臺從來都與學(xué)生的命運及未來息息相關(guān);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引導(dǎo)人生;讓千千萬萬農(nóng)村中的留守兒童、城市中弱勢群體的孩子獲得公平而正義的教育,也就賦于教師三尺講臺非凡的意義!
2000多年前,中國的智者老子曾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高呼的是一種永不止步的奮斗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他強調(diào)的是一種寬厚忍讓的包容精神。這兩種精神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結(jié)晶,也是教師懷揣夢想前行的動力。仁者近山,智者樂水。教師之夢如山之重,如水之潤,一定會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化作千峰競秀,萬木青翠,展示教育夢想的美麗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