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海
(遼寧省鳳城市中心醫(yī)院內一科,遼寧 鳳城 118100)
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的臨床治療
于 海
(遼寧省鳳城市中心醫(yī)院內一科,遼寧 鳳城 118100)
目的分析和研究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我們選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患者53例,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與總結。結果53例患者中死亡31例、存活22例,其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腦室積血、血腫形狀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結論臨床治療中,要密切觀察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患者的病情變化,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病死率與致殘率。
腦萎縮;腦出血;治療效果
腦萎縮為腦組織器質性的病變,產(chǎn)生萎縮神經(jīng)精神性的疾病[1]。腦出血在臨床上是常見疾病,病死率較高。目前,腦萎縮與腦出血并存在臨床上并不少見[2]。本文選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患者53例,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與總結,現(xiàn)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們選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患者53例,存活的22例患者為存活組,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齡在49~79歲,平均年齡為(68.4±2.8)歲;患者從發(fā)病起至經(jīng)CT確診止時間為2~17h,平均確診時間為(6.2±1.7)h;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患者4例;高血壓患者5例。死亡的31例患者為死亡組,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齡在53~82歲,平均年齡為(69.7±2.4)歲;患者從發(fā)病起至經(jīng)CT確診止時間為4~16h,平均確診時間為(6.5±1.4)h;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患者9例;高血壓患者13例。兩組患者無論在年齡、性別、確診時間等方面相對比,均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相關的資料與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的表現(xiàn)對比
兩組患者臨床的表現(xiàn)與腦出血及腦萎縮的病灶部位、病情程度有著比較密切關系。31例死亡患者在臨床確診以后,智能明顯的減退患者12例;大腦機能明顯的減退患者19例。重度昏迷患者16例;中度昏迷患者12例;輕度昏迷患者3例。22例存活的患者在臨床確診以后,判斷力與記憶力減退患者8例;14例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頭暈、頭疼、失眠等癥狀表現(xiàn)。重度昏迷患者4例;中試昏迷患者7例;輕度昏迷患者11例。將死亡組與存活組患者的昏迷程度進行對比,存活組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3 預后
31例死亡患者,死亡時間為:24h內死亡7例;3d內死亡9例;9d內死亡15例。死亡原因為:腦疝死亡12例,占38.7%;肺部感染死亡10例,占32.3%;急性的腎功能衰竭死亡6例,占19.4%;肺水腫死亡3例,占9.7%。
1.3 CT檢查
患者在入院一個小時內均進行了CT的檢查,計算原發(fā)血腫體積,依據(jù)多田公式進行求取。腦萎縮的判斷依據(jù)CT影進行測量:皮質寬度超過5mm,側裂池寬度超過6mm。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與資料的分析,進行t檢驗,以P<0.05作為標準來判斷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出血部位,按出血的位置定義。內側型出血:丘腦附近位置出血;外側型出血:外囊、殼核附近位置出血;混合型出血:內側型與外側型均有出血。將兩組患者的出血部位進行對比,死亡組內側型明顯高于存活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血部位對比表
2.2 將兩組患者的血腫形狀進行對比,死亡組不規(guī)則形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存活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腫形狀對比表(例)
2.3 將兩組患者腦室積血例數(shù)進行對比,死亡組明顯高于生存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原發(fā)血腫的部位與腦室積血的關系對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原發(fā)血腫的部位同腦室積血關系對比表
2.4 將兩組患者出血量進行對比,死亡組超過10mL出血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存活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出血量對比表
老年性的疾病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腦血管疾病,腦出血占20%左右[3],目前在臨床上腦萎縮與腦出血并存時,對預后產(chǎn)生的影響報道較少,有資料顯示[4],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的預后,年齡低于70歲時,沒有較明顯的影響,年齡超過70歲時,病死率上升。本組患者31例死亡病例中,低于70歲17例,占54.8%;超過70歲14例,占45.2%,這一結果說明了腦萎縮與腦出血并存時,死亡的年齡將會提前。
腦萎縮與腦出血并存的時候,因血腫破潰而形成的腦室積血發(fā)生率要高于單純的腦出血。本組病例中,破入而致腦室積血患者32例,占60.4%,這一結果說明了腦萎縮的患者因為腦循環(huán)代謝與營養(yǎng)的障礙,致使神經(jīng)元出現(xiàn)萎縮和死亡以及脫髓鞘的現(xiàn)象,導致了神經(jīng)組織疏松,以及腦萎縮致使腦實質變薄,引起患者腦室系統(tǒng)壁的張力增加[4]。如果有腦出血癥狀時,易引發(fā)腦組織撕裂,致使血液破入腦室,另外,腦萎縮同腦出血同時存在時,血腫極易潰破,血液進入腦室系統(tǒng),特別是流入第Ⅲ腦室居多[5],對下丘腦產(chǎn)生刺激,患者出現(xiàn)高熱癥狀,本組患者高熱癥狀較多見。
腦萎縮同腦出血兩種疾病同時存在時,血腫的部位、出血量、腦室是否有積血等對預后有較大的影響。本組53例患者中,死亡31例,占58.5%,病死率較高。在死亡組中,沒有1例患者出血量低于10mL,在存活組中,沒有1例患者出血量超過30mL,出血量超過30mL時,其多數(shù)屬于不規(guī)則形[6]。死亡組患者的混合型、外側型、內側型腦室積血例數(shù)同存活組相比,有明顯的差異。這一結果說明了,患者出血的部位、血腫程度、出血量、形態(tài)、以及血液是否進入腦室等幾項因素與病死率關系十分密切。
本組死亡31例病例中,因腦疝而死亡的為12例,占38.7%;肺部感染死亡10例,占32.3%;急性的腎功能衰竭死亡6例,占19.4%;肺水腫死亡3例,占9.7%。這一結果說明了,腦萎縮同腦出血兩種疾病同時存在時,患者的應激能力與腦功能低下,其對于傷害性損害耐受的能力下降,極易并發(fā)器官衰竭或感染而死亡。腦萎縮患者因為腦神經(jīng)細胞萎縮與死亡,致使患者腦實質變薄,而一旦出現(xiàn)腦出血癥狀時,血液極易進入腦室,阻礙了腦脊液的循環(huán),引發(fā)患者顱內壓的急驟升高,所以,腦萎縮與腦出血并存時,仍然有患者死于腦疝。
[1] 王紅.46例老年性腦萎縮并發(fā)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0(7):62-63.
[2] 貝玉章,陳本陽,齊浩波,等.自發(fā)性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首診CT分析[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2(3):360-362.
[3] 潘安枝.腦卒中繼發(fā)癲癇86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0,31(12): 1499.
[4] 劉青蕊,王新存,崔鵬,等.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相關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7(2):133-136.
[5] 王福君,劉洪鵬.老年期腦出血CT與臨床[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 7(19):52.
[6] Leira R,Davalos A,Silva Y,et al.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J]. Neurology,2004,63(3):461-467.
R743.34
B
1671-8194(2013)11-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