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芬
摘 要:農村語文教師的共同心聲就是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從實際出發(fā)挖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素材、新教法,使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樹常青。
關鍵詞:教育觀念;綜合素質;合作意識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東風喚醒了農村初中語文教育,農村初中語文教育從總體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環(huán)境、交通、信息、經(jīng)濟的原因,與城市初中生語文水平還有一個很大的臺階,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農村學生的學習熱情,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觀念陳舊,綜合素質較弱
許多教師仍舊存在陳舊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雖然農村中學配備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但仍使用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還有的農村教師仍采取老方法教學,死記硬背,只強調知識的牢固,學生識記慢忘得快。有的教師上課只是把任務布置給學生,然后對答案,不計教學效果,更甚至報答案,不論什么課都是千篇一律。
二、缺乏不斷學習的精神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比绻蠋煹闹R面窄,就不能輕松地面對學生這樣那樣的提問。隨著時代的車輪越轉越快,對廣大教師也提出新要求。對教師來說,應該加快進修的速度,不然會被淘汰。比如有的老師不思進取,肚里沒東西,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害怕學生提的問題答不出來而難為情,不愿把課堂交給學生交流,與學生共同探討,于是上課走套路,把學生引入自己的思維中。
三、合作意識淡薄
農村中學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缺乏系統(tǒng)性、組織性,教研活動形式主義,沒有實質的內容。教師與教師、校與校間沒有交流探討,制約了農村語文教師的迅速成長。
我認為教師本身學識的多寡是主觀因素,但也存在客
觀原因。
農村學生留守的較多,由于家長的缺位,留守兒童普遍學習自覺性差,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導,導致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另外圖書室的藏書量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師生對知識的獲取。農村初中大多數(shù)學校設有圖書室,但藏書量少而質量差,加上應試教育模式學生根本無暇借書,學生精神食糧不足,影響學生語文成績。
從教師用書方面看,除訂購為數(shù)不多的教參外,教育理論書籍很少,各科教學的實用書籍更少,直接影響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上述因素的產(chǎn)生和存在,影響和制約了農村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要改變農村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重視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如何上好語文課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責任。
1.建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各方面問題的過程,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只有反思,才能讓教師在看似千篇一律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提高。只有反思,才能讓教師在思考教學實踐的點滴行動中利用各種知識去構建自身專業(yè)成長所需的框架結構。
2.開發(fā)農村教學資源
開展農村社會調查,審查對學生有用的各種課程資料,倡導課程與學生生活鏈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和周圍環(huán)境中積極構思,使課程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的色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學習興趣。
3.師師合作
實施合作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必需。把合作的觀念引入農村教育是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趨勢,老師之間的關系和諧發(fā)展,也會影響到學生。
如何讓農村學生與世界接軌,是我們農村語文教師的共同心聲,讓我們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從實際出發(fā)挖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素材、新教法,使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樹常青。
參考文獻:
嚴光昌.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提升之我見[J].新課程:下旬,2012(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上岡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