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摘要】語文這一學科,不僅在對學生在思維的發(fā)展和語文知識的學習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在素質教育中也是具有關鍵作用的,如何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素質教育,又如何將素質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相結合,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德育功能;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所實施的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的是在學科教學上的落實。語文這門學科,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將語文這一學科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將其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讓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是必然的,同時這對教師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
一、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要想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質,是離不開老師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與不懈的努力的。
首先,文章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需要針對不同的文體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木蘭詩》的學習,《木蘭詩》是一首樂府詩,它的特點就是詩韻婉轉、朗朗上口,而且它的內涵是以敘事的方式將一種愛國主義情懷表達了出來。所以在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老師要首先要求學生們對文章進行熟讀,讓學生借助一些工具書對詩的意思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段細讀,從這首詩所講的故事中明確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對故事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當學生能夠對詩文所寫的故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后,教師再經過與同學進行共同探討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詩文中體會到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以總結出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就是熟讀至背誦、理解大概意思、體會其中內涵與精神。
二、從課本知識入手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yǎng)
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就要從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方面入手,而要想使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所需要依靠的就是扎實的基礎知識。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是否每一項重要知識都講解出來了,這些知識是否都被學生所理解了,對于這些知識學生們是否都能夠靈活運用了。通常在進行課程的教授時,教師要將側重點掌握好,如在初一時授課的側重點是對課本知識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在初二時的授課側重點就是鼓勵學生自己學習的情況下給予幫助,即教與學的結合;等到了初三時授課則側重于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分析,此時的老師就應該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教授者和幫助者了。
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最終達到語文素質教育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素質教育,讓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所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要做到的也同樣是讓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聽與說的能力訓練
聽與說這兩種訓練都是語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聽別人說這種能力的訓練要求是聽準字音、聽明白其中的含義、聽得懂話外的含義、記住所聽到的、對所聽到的進行分析與聯(lián)想。說給別人聽的能力訓練要求是能說準字音、說明白想要表達的含義、能對已知或未知的事物進行清晰地描述、能快速而準確地在交談中產生并表達出自己的理解、說的內容是條理清晰有邏輯的。要做到這兩點,需要教師在平時多組織學生進行聽與說的訓練,比如課前的每人講個小故事,課后再針對這個故事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理解,這樣就能同時兼顧聽和說兩方面的訓練了。
(二)讀與寫的能力訓練
讀的能力概括來說就是要讀懂別人寫的,這方面的訓練要求是讀懂文章的大概意思、讀懂文章中某些細節(jié)的含義、讀懂文章本身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引申意。寫的能力就是要寫的讓人能懂,它的主要要求是寫的東西要條理清晰、意思明確、格式和文字標點上沒有錯誤、語言通順、沒有語病,最終達到蘊含情感和富有文采。針對閱讀,我們要多進行課外閱讀的訓練,指導學生們對文章進行分段和意思總結,同時還要多進行錯亂語序的段落排序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針對寫作,教師首先要多進行寫作方法和技巧的講解,同時讓學生們多寫,先從短的句子到一段話的書寫,再從一段話到一篇短文的書寫,最后再進行完整的文章書寫,逐步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三)注重語文素質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素質教育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初中階段正好處在一個人思想道德成型的重要時刻,而初中的語文教育則是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四)讓學生們熱愛自己的母語
中學語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字和語言,同時能夠準確地運用與理解這些語言文字。所以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們知道,正確使用和理解祖國的文字和語言,就是熱愛祖國、維護民族尊嚴的表現(xiàn)。同時還要讓學生們知道我國的語言文字是源遠流長、獨一無二的,是世界上最為發(fā)達和優(yōu)美的。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這些知識和道理,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讓學生們熱愛自己的祖國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一篇篇文章讓學生們欣賞到祖國的錦繡河山、讓學生們了解到祖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們認識到祖國歷史上那些閃爍的各色人物。讓學生們了解到祖國并不是一個空洞而抽象的概念,它是實實在在的。它是《觀滄?!分械乃五e#綅u竦峙、是《夸父逐日》中為追逐光明而不斷奔跑的夸父、是《愛蓮說》中那“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的精神。身為教師的我們,就是要讓這一幅幅名為“中國”的偉大詩篇深深地埋入學生的靈魂,讓他們都成為維護民族尊嚴、熱愛祖國的人。
四、總結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xiàn)主要依靠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而語文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并且在質量上得到有效提高,這也需要素質教育不斷滲透其中。所以,為了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們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將素質教育和語文教學相結合,最終使學生們無論是在能力上還是在道德修養(yǎng)上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高艷娟.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長治學院報,2007(24).
[2]滕學林.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素質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1(12).
[3]王素環(huán).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素質教育[J].價值工程,2010(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