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英
摘要: 巧妙組織有吸引力的愉快教學,是提高質量、挖掘學生潛力的一項有效教學策略,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變被動為主動,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契機。生物教學內容大多比較抽象難懂,如果學生單純學知識,學生的積極性有限,課堂氣氛沉悶,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教學效果有限。但如果能用愉快教學法 ,則會使課堂氛圍比較活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愉快教學法;語言藝術; 圖畫;模型;音樂渲染;貼近生活;展現(xiàn)生活;實驗演示; 扮演體會; 肢體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0213-01
許多生物知識枯燥乏味,抽象難懂。但如果能用愉快教學法組織教學,就能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感染、熏陶,激發(fā)學習興趣,讓生物課堂充滿歡樂氣氛。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精心鉆研教材,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創(chuàng)設愉快教學法:
1 語言藝術
用謎語、寓言,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進行愉快教學,使學生情趣盎然,教學氣氛濃烈。
講環(huán)節(jié)動物時說:"身體細長兩頭尖,愛吃泥來土里鉆,身體軟來能松土,農(nóng)業(yè)豐收作貢獻。"猜出謎底--蚯蚓。然后從該謎語、謎面引出蚯蚓的習性、形態(tài)、結構與人類的關系等。
講植物器官時說:紫紅樹,紫紅花,花謝結個紫紅瓜,紫紅瓜里藏芝麻(茄子)。在猜謎中讓學生了解植物。
問學生:大家是否想自己要是有一對翅膀該多好?大家是否想看到豬大如牛,牛大如象?告訴學生:在生物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這些已不是什么吹"牛"而是指日可待的,轉基因工程能幫大家實現(xiàn)。
有一文章:在上《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時,老師發(fā)現(xiàn)女生比較積極。說:"女同學發(fā)言積極,男生動靜太小。難道舉手回答問題也與性染色體有關?是因為女生多了一條X染色體而更積極,還是因為男生有了一條Y而更拘謹呢?"學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在導入"遺傳和變異"時,說:"曾有一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為什么劉德華長得那么帥,而我卻長得這么寒磣?今天我終于明白了,這不是我的錯,全是遺傳惹的禍!"聽了這自嘲,學生朗朗地笑開了,上課的興趣也上來了。
再如:用"死不瞑目"來描述魚無眼瞼的特征,用"丘比特之箭"比喻花粉,用"愛情的結晶"比喻種子。形象、生動。
2 圖畫、模型再現(xiàn)
圖畫、模型情境把課本內容形象化。直觀教具一方面能消除學生的疲勞,也能消除其它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
如出示心臟模型,"是心臟嗎?""它為什么是紅色的?""上面密布的是什么?"……問題油然而生。"這是心臟解剖放大模型。上面密布的是血管,血管里流動的是血液。"這樣自然地引入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如:講侏儒與呆小癥時,利用掛圖、照片,教師點拔,讓學生弄懂二者身體均矮小,但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究其原因與不同的激素調節(jié)有關。
講"人體骨骼"時出示"人體骨架"模型,在模型上講授骨的名稱、位置、形態(tài),直觀易懂,易記憶。
3 音樂渲染
音樂的作用是微妙的,它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能把我們帶到特有的意境之中。
講植物向光性運動時,播放《葵花朵朵向太陽》,問學生葵花為什么向陽開?講"蝸牛"時,唱《蝸牛和黃鸝鳥》,讓歌聲展現(xiàn)蝸牛的形態(tài)特征及生活習性。
4 貼近生活,展現(xiàn)生活
在教學中通過對具體教學內容的設疑,愉快教學 ,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
有一文章:老師正上生物課,一學生忽放一屁,并略有伴奏之聲,離"屁源"較近的學生以手作扇,離其較遠的學生捂住鼻子,整個教室一片混亂。看到這一切,老師笑著說:"今天我們班有個學生攝取食物太多,再加上他的消化部門不努力工作,自己也把持不住,終于放出了那個,放那個有益健康,但污染了大氣……"同學們哈哈大笑,很快大家都靜下心來,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
又如:在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愉快教學法 :
講"神經(jīng)調節(jié)"時:為何吃過楊梅的人看到楊梅就流唾液?
講"消化與吸收"時:為何單嚼白米飯會感覺到甜味?
講"嗅覺"時:小狗的鼻子為什么特別靈敏?
還有:"人為什么會抽筋?"、"花為什么有不同顏色?"、"為什么會春眠不覺曉?"、"白兔的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等等。大家都有以上這些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但知其所以然的卻很少,創(chuàng)設這些問題情境,使學生興趣頓生,引起強烈的求知欲。
可也結合教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在教室里辦個植物角。經(jīng)驗告訴我,學生對植物角會表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熱情,植物角的每一點變化都能引起他們積極的反應,相互談論,在不知不覺中將知識消化、吸收。再如:在講生態(tài)系統(tǒng)時,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樹木、草地或池塘、農(nóng)田,進行實地調查,找出食物鏈與食物網(wǎng),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書本知識。
5 實驗演示
通過實驗展示愉快教學法。通過動手動腦,最后獲得實驗成功,此時由學習成功的喜悅而產(chǎn)生興趣和學習的愿望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志向。
肌肉的收縮實驗,用針刺激實驗裝置中腓腸肌標本,觀察肌肉變化,用電刺激與腓腸肌相連的坐骨神經(jīng),再停止刺激,觀察肌肉發(fā)生什么變化。
在講"探究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時,事先把所需材料和用具都擺在實驗桌上,面對活蹦亂跳的金魚,學生早已經(jīng)按捺不住探究的欲望。學生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xiàn)象使學生異常興奮,自然激發(fā)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6 扮演體會
扮演能把抽象的內容化成愉快教學 ,通過模擬演習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激發(fā)興趣。
講"呼吸系統(tǒng)"時,讓學生扮演煤氣中毒者,幾個同學扮演施救者,其他同學當觀眾,讓他們在扮演過程中獲得理性認識。
在"血液循環(huán)"中由穿紅衣服的人扮演動脈血,由穿藍衣服的人扮演靜脈血,將整個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設計成一個"迷宮"式的路線,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探索整個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7 肢體語言 講到減數(shù)分裂的同源染色體及其聯(lián)會時,為了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伸出雙手說,同源色體猶如雙手,一只來自父方,另一只來自母方,大小、形狀基本相同,聯(lián)會時,只能是大拇指與大拇指走到一起,食指與食指走到一起,可不亂來。
講到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時,打比方:軀干表示中心碳,右手臂表示相連的氨基,則左手臂表示相連的羧基,兩個下肢表示相連的氫。用頭表示R基。由于每個人的頭面部不同,也就是R基不同。學生一看老師的表演,很快就記住了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通過愉快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快樂",讓我們一起努力,追求我們"快樂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