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瑜俊
摘 要: 作者結合外來民工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就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變“封閉”為“開放”,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外來民工學生 信息技術教學 自主學習 多元評價
我校地處蘇南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城鄉(xiāng)結合部,近年隨著經(jīng)濟形勢的發(fā)展,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在我校就讀的外來民工學生逐漸增多,目前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外來民工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65%以上。外來民工學生受家庭條件和學習環(huán)境所限,行為能力、學科基礎、學習能力較差,并且生生間存在的差異性顯著。而信息技術課集知識性、技能性、應用性和綜合性于一體,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這些都給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一線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況、認知規(guī)律等,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課從以往枯燥乏味的操作技能培訓式的教學中解放出來,讓外來民工學生與信息技術課“親密接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的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持續(xù)學習的驅動力。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技術學習活動中。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力求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針對在各種節(jié)日生生之間互贈賀卡乃至相互攀比的現(xiàn)象,我在Word教學中設計了自制賀卡的任務。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外來民工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意識,而且自制的賀卡更顯個性化,更獨特新穎,更重要的是這種祝福方式能更好地表達學生的良好心愿和祝福,增進生生之間純潔的友誼,促進學生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都能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都能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是學生所需要的、喜愛的,學生學起來自然就有興趣,就樂于學。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新課標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從過去的軟件操作技能“培訓師”轉變?yōu)橹塾谂囵B(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從決定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的主宰,轉變?yōu)榕c學生合作學習的同行者與指導者,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的機器,而是學習活動中平等的參與者和課堂教學的主體。
例如,在進行《多媒體作品的整體優(yōu)化》教學時,先讓學生欣賞“畫軸”打開的動畫,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學生在動手嘗試時,由于能力不同,任務完成的效果也不相同。所以,教師要進行適當、必要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同桌討論、小組交流、教師指點等多種途徑解決問題。在這樣一種“生生互助”、“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生積極地創(chuàng)新、實踐,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再如,在很多零起點外來民工學生剛剛接觸鍵盤時,教師難免一遍又一遍地讓他們做擊鍵練習以熟悉鍵盤、掌握指法要領,但往往一兩節(jié)課過后,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幾乎消失,他們不愿再做那種枯燥無味的練習。因此,我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小游戲“生死時速”開展教學:“今天,我們全班來比賽‘警察抓小偷,看哪位同學最厲害,第一個抓住小偷?!痹捯粑绰?,學生就興高采烈,躍躍欲試。雖然相同的課程,但換了一種教學語言和形式,就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何樂而不為呢?
三、變“封閉”為“開放”,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活動
隨著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師應摒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這種單一呆板的“封閉”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任務驅動式等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自主探究。
例如在學習“信息的基本特征”時,教師除了要歸納書本上已有的特征外,還要有針對性地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找出不同尋常的新特征。通過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了“載體依附性”、“時效性”、“價值性”等多種特征。在學生發(fā)散思維后,教師應對各種答案進行恰當?shù)脑u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又如《制作作文選》,由于知識點繁多而凌亂,部分外來民工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障礙。這時候,教師就可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自由組合,同組的學生程度差別不大,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任務因組而異、因人而異。而不是一味地吃“大鍋飯”,避免產生“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了”的困局。
事實證明,這些“開放”的手段在教學實踐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我校生源多樣、差別各異,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課堂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教師可結合評價內容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構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考查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情況,力求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成果進行恰當?shù)?、積極的評價。
例如,一位中途從外省轉來的男同學在完成一個Flash作品時這樣自我評價:自評分7分(滿分10分),理由是:“由于我以前沒學過信息技術,基礎很差,作品的整體效果不太理想,但我已經(jīng)努力了,我知道自評7分有些偏高,但我會加倍努力的?!边@時,旁邊的一位女學生舉手站起來說:“雖然×××這次的Flash作品不太理想,但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每次都能積極參與,努力去完成,這正說明他已經(jīng)很盡力,我覺得憑他的努力應該再加1分?!鳖D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位男同學也面露喜悅之色。
總之,要實現(xiàn)“讓外來民工學生與信息技術課親密接觸”的目標,其核心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自主性。為此,要加強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牢固樹立“興趣第一”的指導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教學新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