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延華
摘 要: 文章闡述了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意義、途徑及與體育教學的關系,探索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 終身體育
1.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界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全面開展,高校體育從業(yè)者必須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勤于思索,大膽嘗試,爭取更好地發(fā)揮體育不可取代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為提高大學生素質服綜合素質服務,造就時代所需的有用之才??梢哉f,這是高校體育教學改變落后現狀,提高在高等教育中地位的契機。
2.素質教育與跨世紀人才規(guī)格
2.1社會及人發(fā)展的需要。
當前國際教育界認為,以K(Knowledge知識)、A(Ability能力)、Q(Quality素質)作為人才培養(yǎng)三個方面的要求,缺一不可。全面反映了當今社會發(fā)展及人的發(fā)展的綜合需要,反映了現代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上的一個時代特征?!吨袊逃母锏陌l(fā)展綱要》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主動地位?!痹谖覈S著知識經濟進程的加快,高校教育將告別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正日益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時代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體現在教育思想向素質教育理念的轉變,反映了教育發(fā)展中的規(guī)律,受教育界特別是體育教育界的重視。
2.2對現狀的反思。
現代社會發(fā)展對勞動者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勞動生產力的作用越顯重要。在一些高校中大約有80%的學生不喜歡運動,身體素質差。事實證明我國大學生在入校、學習及工作階段的體質狀況及對健康的認識均不容樂觀,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育處于理論上重視而實際上忽視這樣一種落差極大的態(tài)勢,在全面發(fā)展的三育中無一席之地。順應時代要求素質教育的貫徹,是體育教學迅速改變落后面貌的捷徑。
3.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
3.1素質教育概念。
素質教育是依據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3.2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素質教育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是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和首要目標。因此,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4.高校體育教學貫徹素質教育的途徑
4.1端正教學指導思想,明確以終身體育為目標方向。
首先應當更新觀念,使體育教學與目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相適應。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學生對體育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與增強體質和培養(yǎng)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密切相關。它為進一步發(fā)展能力和提高素質奠定了基礎。
4.1.1以培養(yǎng)體育能力為重點
在新的技術革命全面發(fā)展時期,社會分工精細,節(jié)奏加快,壓力驟增,體育能力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先決條件,只有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
4.1.2以促使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為中心
體育教學活動要從教育教學活動的特點、功能及規(guī)律出發(fā),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心理效益、娛樂效益、審美效益等。整體過程需要學生身心積極參與,促進學生身心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
4.1.3以終身體育為方向
高校體育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某種運動項目技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鍛煉過程中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力與行為。不斷適應社會,著眼未來,健康的身體是進行一切活動的載體,所以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體育習慣,使之與終身體育接軌。
4.2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4.2.1教師是實施教育的關鍵
在當今高校體育教學中要用現代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教育、培訓教師,使廣大高校體育教師接受素質教育觀念,認識其重要性,了解其深刻內涵,從而造就一大批順應素質教育思想的體育教師群體。不斷提高對體育教師在晉升職稱時的綜合素質要求,促使教師全面鉆研努力,提高整體水平,適應素質教育需要。
4.2.2重視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校體育教學以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素質教育強調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個性。著重從學生角度審視體育教學,從學生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相統(tǒng)一的角度規(guī)范體育教學,使學生一方面按社會需要不斷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努力使自身發(fā)展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滿足,最終成為富有主體精神的體育人才。
4.3改進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4.3.1綜合使用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學成為一種多邊互動行為,這既增加了學習中的交流渠道,又增加了學習交流的方法。體育教學強調知、情、意、行的有機統(tǒng)一,而體育教學方法是達到體育教學目標的工具或手段,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單獨出現都難以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校體育教師必須把現代的教學方法引入體育教學方法的組合中,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注意方法綜合、配合運用。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相對應的教學方法組合方案,強化教學效果。
4.3.2教學組織形式應體現多樣化特點
素質教育在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強調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因此素質教育觀下的體育教學組織既強調教學情境的合作性,又強調教學形式的個體性,教學組織形式應體現多樣化的特點。
5.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要依照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將素質教育推向深入。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不僅促進了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更重要的是為即將來臨的21世紀培養(yǎng)了有用之才。教學改革形式上由“體育教學”轉變?yōu)椤绑w育教育”,在教學內容由“體育技能傳習”轉變?yōu)椤绑w育文化傳承”,也就是既教給學生體育的人文思想、科學思想和技術原理,又向他們傳授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在體育教育中把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提升高校體育課程的育人水準。
參考文獻:
[1]宋繼新.競技教育學(修訂本)[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2:3-35.
[2]宋繼新.論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體育運動—體育運動思想原理和方式的變革[J].體育學刊,2004(1):7-10.
[3]薛繼生,何艷華,姜革強.人文與科學融合的體育專業(yè)課程體系創(chuàng)建的研究與實踐[J].體育學刊,2004,11(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