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枚蘭
摘 要:隨著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會對小學教育的重視加強,這使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如何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多樣化,從而使學生真正地快樂學習、主動學習,正日益成為相關研究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探索小學英語改革的重點。從小學多樣化教學的必要性出發(fā),論述了構建小學英語多樣化課堂的策略,強調了小學英語多樣化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小學英語;多樣化課堂;策略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小學課堂教學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了。在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諸如投影儀、電腦等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從而將枯燥的英語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興趣盎然。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教師不僅可以達到教學的效果,還可以促使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興趣。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必將可以打造一個學生學得高興、教師教得輕松的多樣化課堂,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逐步培養(yǎng)起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小學英語課堂多樣化教學的必要性
1.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陷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采取的是一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教育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內容的枯燥無味,很容易使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厭學和怕上英語課的負面情緒。為此,將多樣化教學引入小學英語的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
2.學生英語基礎的參差不齊
由于家庭條件的不同和學生資質的差距,這就使得各個學生之間的水平和基礎不一。有些學生由于自己家里條件比較好,一般都會參加一些輔導班或者請家教進行培訓,因此其英語水平較高,可以進行流利的英語交流。然而,依然有少部分學生因學習能力一般,家庭教育也相對落后,導致他們英語水平較低,甚至連簡答的英語交流都達不到。對于他們而言,英語學習是極其的枯燥無味和充滿著壓力的。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是被動和無奈地接受老師的教育。
3.社會發(fā)展大趨勢的需要
隨著我國大力實施人才強國、科技興國戰(zhàn)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已經成為全民的共識,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問題意識非常強。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中小學教學模式、方法的改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毫無疑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之人格”和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一個人和整個民族的發(fā)展而言,獨立的思想、健康的人格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4.多樣化教學的優(yōu)點
多樣化教學強調的是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基礎之上,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多樣化的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獲取新的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踐能力。這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散發(fā)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長久的興趣和愛好,逐步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使學生能夠受益終身。眾所周知,小學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其教育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一個人以后的發(fā)展。加快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樣化的進程,毫無疑問是在教與學上面的重大轉變,這使教學的形式越來越豐富,也使學生越來越能夠主動學習、快樂學習。此外,運用多樣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說話的權利交給學生的體現。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思考中運用英語。這對學生優(yōu)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
二、小學英語課堂多樣化教學的原則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中,興趣的作用是毋庸贅言的。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捎冢⒄Z對我們來說是第二語言,因此相對于我們的母語——漢語來說,是缺乏一種語言的環(huán)境和氛圍的。所以,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一年級課文“saying hello”的時候,筆者設計的課堂教學是先讓學生熟悉一下課本內容,然后再播放錄音,最后老師再帶著學生聽讀一遍,全班就可以進入情境之中進行學習。接著,筆者會設計讓幾個學生背著小書包先在班級門口等,然后再進入教室,并用英語和老師、同學問好,接著再入座。這樣學生就非常感興趣,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這時,筆者再鼓勵全班學生一起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進行兩兩對話、小組對話練習和表演。在對話的過程中,筆者還會播放一些令人愉快和動聽的鋼琴曲,讓學生可以在這種輕松的氛圍快樂地交流。這樣就使學生在友好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
教學有其規(guī)律可言,但是教學的方法其實多種多樣。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必須努力追求活動的多樣化,使學生能看、能做、能想,也就是讓學生“動”起來。一個好的課堂活動形式,必然是從這些方面著手的。這樣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例如,在教授第十冊的“changes in our city”這一課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精美的PPT圖片,讓師生一起回顧我們這個城市的老照片,以此將學生的思維帶到過去。當然,在尋找照片的時候,教師可以注意尋找一些早幾年還經常出現,但是近期卻很難發(fā)現的事物,可以通過圖片或者實物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此外,可以播放配套的視頻,或者選擇一些媒體拍攝的關于本城市變遷的紀錄片,在課堂播放出來效果也相當不錯。還可以布置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從報紙、雜志、故事中了解到的過去的事物畫出來,又或者采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將城市的變化描繪出來。
三、小學英語課堂多樣化教學的實踐
1.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做好刪補
教材的編撰者主要是基于一個普遍的狀況和教學的規(guī)律進行教材的編撰,這也意味著教材并不是能夠完全適合每一堂課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強調要根據教學的情況和內容,做合適的增加、刪減。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第五章節(jié)的“A busy week”中,筆者改變以往急著要學生記單詞、學句子的做法,而是把一些有趣的活動提前。比如,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筆者要求每個學生說一說他們上個星期六、星期天做了什么。在學生都說完之后,要求學生對本星期的周末打算做的事情做一個規(guī)劃,在下個星期一上課的時候,再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這個星期做了些什么。
2.動靜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毫無疑問,以往認為一堂課的好壞就是學生坐得端端正正的跟著教師一遍一遍朗讀課本的做法是不對的。在一堂課中,學生應該要能動能靜,動靜相結合,從而做到快樂學習。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每一個學生都要積極。在回答教師問題的時候,必須聲音響亮、清楚。例如,在教學中,筆者常采用一種 “One,two,three”靜學法,即在筆者喊“One,two,three”的時候,學生立刻停止自己所做的事情,認真地聽教師講解。實踐證明這種“One,two,three”靜學法的課堂教學效果既簡單又有效。
3.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景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情景,將教學內容置于適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富有趣味的環(huán)境中。比如,在教授有關動物名稱的單詞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有沒有去過動物園,問他們在動物園可以看到哪些小動物,然后創(chuàng)設一個去動物園參觀的情景,隨即導入新課內容,此時他們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到這個情景,讓他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和極大的興趣參與教學。在這樣的學習情景中,小學生能夠積極投入、思維活躍,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4.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
小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持續(xù)時間比較短。用唱歌的方式把學生領進英語的課堂,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同時還營造了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比如,把枯燥的語言知識融于生動活潑的游戲比賽中,吸引學生參與教學,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更好地組織課堂秩序。又如,在詞語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long-long sentence的方法進行,把剛學過的詞語用到一個句子中去讓學生比一比誰能把句子說得最長,這種比賽性游戲既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小學英語課堂的多樣化教學在確保教師順利和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在有趣和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發(fā)展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郝志平,劉啟迪.促進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6):121-123.
[2]張春莉.走向多元化的評價:小學生學習能力評價的理念、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58-262.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