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萍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小學作文教學更是難上加難。因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緊緊抓住以下幾個方面: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熱情;觀察生活,感受美麗;實事求是,流露;真情生動形象,展示文采;重視評語,提高興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優(yōu)化課堂作文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培養(yǎng);寫作;作文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小學作文教學更是難上加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是一線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使學生擺脫“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寫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認為應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熱情
一堂好的作文課,應該飛揚著激情,燃燒著思想,閃爍新舊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課應該是一首詩,一幅明麗的畫,一曲動聽的歌。讓同學們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
在作文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寫作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作文時,先讓學生回憶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對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細致周到的照顧,引導學生想想父母親平時為自己做過的難忘的事情。學生很快明白了:父母的愛是深沉的,雖然表面上往往看不出來,卻讓我們永難忘懷——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氛圍中,靈氣飛揚、火花閃耀、才情煥發(fā)。從而使他們產生“我要寫”的欲望,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熱情。
二、觀察生活,感受美麗
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有一名言:“不是生活本身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全身心地去感受體驗。生活是寫作的惟一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要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從而喚起對所要表達的人和事的豐富情感。春天,我?guī)W生到附近的麥田參觀,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田野的美景。回來后,我組織大家討論,使學生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美麗,領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實事求是,流露真情
文章要富有真情實感。一篇文章能否寫出真情實感,是寫作成敗的關鍵所在。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就是說寫好文章的秘訣在于寫出真情實感。怎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呢?
(1)寫作時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真人真事。對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事件,感受才真切,體會才深刻,寫出的文章才是真摯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動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動別人。
(2)說真話,不隨意夸大。冰心說:“寫文章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也就是認真誠實,實事求是,沒有科學的態(tài)度,一定寫不出真摯感人的文章?!币虼耍趯懽鲿r,切忌內容虛假,無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對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夠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嘩眾取寵;要能駕馭自己的筆來抒情,使感情濃淡相宜,而不是矯揉造作。
四、生動形象,展示文采
(1)融詩詞佳句、文章妙語入文。在作文中,恰當?shù)囊迷娫~佳句或文章妙語,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學情趣。比如《追求》中有這樣一段:“一蓑煙雨任平生”,經歷過“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雄偉奇絕,“細看不是揚花,點點是離人淚”的凄清情思,蘇軾,一位在華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煙中騰云過了,在雨里行走過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過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境界。這段文字恰到好處地引用詩句,平添了動人的魅力。
(2)將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詞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詞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們把它靈活的引進文章中去,可使文章的語言親切自然,新穎獨特。
(3)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作中,恰當?shù)倪\用修辭方法,可以化抽象具體。變枯燥為生機,使蒼白的文字披上絢麗的色彩,使語言極具藝術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點點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罷,痛苦也罷,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們,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將出自你的筆下。
五、重視評語,提高興趣
教育心理學表明,作文評語作為對學生作文的一種評價認定,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評語可首先請家長寫,然后老師寫,最后由同學自己評,評完后在全班傳閱。一篇小文章,有那么多人過目,常常能刺激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有位叫李麗的同學一篇《評語使我進步》,讀后頗感受欣慰。對于一位同學的作文,我曾寫下這樣的評語:“該文以詩化的語言,濃縮了主人翁的人生精華,詮釋人物的靈與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語言功力。做了你長期忠實讀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著!”實踐證明,正確使用鼓勵的評語能促進作文教學。
總之,作文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書面體現(xiàn),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只有這樣,到考試寫作時,學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