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
所謂“后進生”,就是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學習方面都達不到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學生。這部分人,雖然為數(shù)不多,但確實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塊硬骨頭。他們常常表現(xiàn)為嚴重厭學,經常違反紀律,情緒焦躁,易產生攻擊行為。這些學生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地疏導,行為得不到有效地糾正,很容易在班級中蔓延,使整個班級處于無組織狀態(tài)。因此,做好班級后進生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做好后進生的管理工作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感情基礎
“親其師,信其道”,這是自古以來的名言。班主任與后進生之間,不建立起深摯的感情聯(lián)系,轉化是不可能的。因為師生關系不好,就算老師講的是金玉良言,學生也聽不進去;而師生關系好,就算你批評的口氣再重,學生也能接受,進而變“逆耳忠言”為“忠言順耳”。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1.愛字當頭,以誠相待
教育的關鍵是愛字當頭,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沒有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愛是一種巨大的改造力量,愛能使堅冰化水,頑石變玉。而“后進生”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得到的溫暖太少,得到的愛太少。因此,班主任對他們更要“偏愛”,應該像對任何學生的愛一樣,要真摯,發(fā)自內心深處,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會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建立一個基本的信念,即“后進生”是可以轉化的。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變化,把他們塑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應該相信期望的力量,對“后進生”的前景,有一個美好的期望。
2.尊重人格,平等相待
“后進生”更需要愛一樣,他們更需要別人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因為他們的人格已經受到了漠視,連他們自己都在別人的冷眼中減少甚至喪失自尊。他們看不起自己,很自卑。因此,我們班主任要看得起他們,而且要讓周圍的人都尊重他們,從而重新喚起他們的自尊、自愛,樹起新的精神支柱。
為此,我們必須謹言慎行,絕不做傷害“后進生”自尊的事情。處理學生之間的糾紛時,老師千萬不可輕下結論,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公正地處理問題,調解矛盾,力求在后進生中不制造“冤假錯案”,不使他們脆弱的自尊心受到點滴的傷害。對他們的錯誤,就事論事,勿翻舊賬,讓他們感到老師是在幫助他而沒有傷害他。對“后進生”的了解,應盡量在自然交談中、家訪中和活動中進行,避免“內查外調”式的舉動。
我們必須給“后進生”以同樣民主、平等的人格地位。真心和后進生做朋友,真誠地去關心他們的苦與樂,認真地去傾聽他們的愿望和建議,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同時,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更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后進生在班里有表現(xiàn)自己特長的機會。
二、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調動積極性
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這是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對“后進生”的全部教育,只有引起他們的自我教育,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因此,對于他們的問題和缺點也不要故意掩飾,而是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最能引起他們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方式適時地予以指出、分析,使之逐步改正。班主任應當細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他們的點滴進步,積極給予肯定,多表揚、多鼓勵,以引發(fā)其求知欲,促其上進。
三、講究批評的藝術
“后進生”往往受批評最多,而批評方法不當,常常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為此,班主任要明確批評的目的在于引起“自我批評”,批評藝術的核心就在于由“他律”變?yōu)椤白月伞?。因而在批評前,必須注意到批評的態(tài)度和方式,把握好批評的尺度與時機,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注意以下幾點:(1)真誠的情感;(2)有利的時機;(3)合適的環(huán)境;(4)有效的方式。
四、要有堅定的信心和犧牲精神
轉化后進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會一朝一夕就見成效的。它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有時候,雖然初見成效,但由于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毅力與恒心,又犯了錯誤。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因為他們的重犯而失去信心,那么他們就更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轉化工作將止步不前,甚至倒退。之所以好多“后進生”一直是后進生,關鍵就在于轉化工作沒有堅持下來。回顧一下,哪個后進生班主任沒做工作,沒關心他、幫助他呢?可以說都做了不少工作,都試圖進行轉化。那為什么年年轉化始終有呢?我認為,大多是因為,我們在轉化的過程中知難而退了。我相信,只要班主任堅定信心,常抓不懈,方法得當,以崇高的師德感化他,以慈母般的情懷去關愛他,一定會把轉化“后進生”的工作做好。
總之,班級“后進生”的管理是一項難度很大很復雜的工作,不僅要求班主任有愛心,用愛去理解,去感化,去寬容,更需要有耐心、恒心和奉獻精神。只有這樣,后進生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教育。
(作者單位 河北省廊坊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