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暉
【摘 要】了解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學生的認知結構,將教材的內容降低到學生可接受的起點上,然后再進行正常的教學。不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課內掌握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減少難度,放低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即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意識,從而啟迪學生的智慧,以極大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水平與能力。
【關鍵詞】降低起點 小步子 自我建構
成功教育是旨在使學習困難學生獲得諸方面成功的一種教育。它的原則是追求學生潛能的發(fā)現(xiàn)與發(fā)展,追求學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激勵、自我提升,是結合實際追求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其最高境界是讓學生通過努力獲得使自己成功的各種素質。
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我深深感覺到在每個教學班,學生的整體素質都存在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相當多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學習基礎差。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成功教育的教學原則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
成功教育的原則關鍵在于成功二字。它的出發(fā)點是成功,歸宿也是成功,即通過激發(fā)個體的成功體驗,培養(yǎng)具有成功心態(tài)的個體,從而達到教育的成功。成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一、立足教學起點
我們要遵循以學生的實際為起點的原則,要摸清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實際,并由此制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一方面,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或預測性考查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氣處理新教材,將教材的內容降低到學生可接受的起點上,然后再進行正常的教學。
(一)以生活中的觀察知識引入作為教學起點。生活中有不少內容是相當科學和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我們老師可從學生生活內容中最基本、有所了解的知識作為出發(fā)點來進行教學。如學《廣告詞》一文,學生對布滿于大街小巷廣告詞,耳熟能詳并不陌生。教此文時,我讓學生在學習前到街上去摘抄些廣告詞到課堂上來交流,通過展示學生的觀察來引入教學,那學習的難度是低是高可想而知。
(二)以類比新舊知識作為起點進行教學。這一類的例子比較多。如教老舍的名篇《我的母親》。教師在教此文時,可與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進行比較教學,通過談話與提問,勾起學生的回憶。如可讓學生比較“我”的父親與“我”的母親的家境有何不同?“我”的父親對“我”的關心主要體現(xiàn)在哪一件事上?“我”的母親對“我”的關心體現(xiàn)在哪些事上?在父母親的“愛”上,哪一篇寫得更具體、更詳細?通過比較教學,能讓學生自然輕松地了解新內容,鼓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三)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選擇與教材內容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片或紀錄片來作為教學開端。這樣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如我教峻青的《內蒙訪古》,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課前看故事片《孟姜女》和介紹長城的旅游紀錄片,并叫學生查找有關清軍入關的史實、吳三桂打開長城山海關賣國求榮的故事。在課堂上組織語言講解,讓學生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長城的故事,在記憶庫中提取所需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樂趣。教師可適時引入教學,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刻領會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長城輝煌的篇章與辛酸的歷史,領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走“小步子”之路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贝司涿晕覀儾⒉荒吧?。職業(yè)中專學生大多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足,對學習有較大的畏難情緒。在教學中,我們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習步子減小,一步一個腳印,從而使學生每步都有進展,每時每刻都有所收獲。但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是“滿堂灌”現(xiàn)象很嚴重。一邊是“填鴨式”的教學,唯恐教學內容不周到、不細致、不全面,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掌握最多的內容。而另一邊是學生昏昏欲睡,還有玩手機、看小說等現(xiàn)象日復一日地重演著。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一目了然。我在教《勸學》時,不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課內掌握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減少難度,放低要求。第一課時,只讓學生多朗讀課文,單讀或群讀;看課文下面的注解,初步了解課文中難解的字詞句,了解課文基本大意。第二課時,再多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比喻手法的運用。較難的問題給學習好的學生,容易的讓學生基礎差的來解答。之后聯(lián)系課文所闡述的學習原理,讓學生講講自己所了解到的好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可以講課文中介紹到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的。有一個學生在介紹學英語單詞方法時,說到他常借助復讀機來加強記憶。我就立即抓住這一個日常生活中都能見到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在這樣的課堂上,我不要求學生一節(jié)課里要掌握比較多的內容,只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學到一兩點知識與技能。實踐結果,在這樣課堂上,學習的氣氛自由濃厚,沒有壓力,效果也就很好。
三、自我建構知識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與素質。教師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即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意識,從而啟迪學生的智慧。如何讓學生自我建構知識呢?
職業(yè)中專學生有普遍的厭學情緒,而且受年齡限制,見不多,識不廣,學習的自主意識不強,在學習中帶有很大盲目性。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程序。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養(yǎng)預習的好習慣。長期以來,語文學習只重視課后作業(yè)。對于課前預習,許多老師和學生抱著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課前預習,就能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學習整個過程。以往的預習,大多以學生個體活動為主。我常嘗試以小組預習的形式進行。當然,預習題要難易結合。小組預習,學生間可優(yōu)劣組合,互相質疑,互相探索,互相督促。
(二)打破“一言堂”教學模式。我們教師要把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確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意識。在課堂上,可以作這樣的嘗試活動。如讓各學習小組選一個學生代表,讓該代表替代老師的角色,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把各小組或個別學生在預習中的遇到的未解決的問題放到課堂上來由各組學習自行來解決。學生解答不了的問題,由老師來引導、來啟發(fā)。
(三)改變作業(yè)模式。讓學生選做老師布置的練習,即讓學生自選作業(yè)。特別是寫作文。我常常讓學生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內容,自限字數(shù)(有時,為了防止學生所寫的字數(shù)太少,老師可提出一定的限制)。但是為了防止學生選做作業(yè)時的盲目性,教師讓學生自選作業(yè)與作文要秉持個“度”,始終把握作業(yè)與作文的針對性、新穎性、時代性、開放性原則。針對性,就是要求學生的所寫的作業(yè)內容應是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解答。新穎性,就是所做作業(yè),是以前沒有做過的或別人沒有寫的。時代性,就是要求學生所寫文章,應緊扣時代脈搏,常寫一些有關時事政治的讀后感或觀后感,以培養(yǎng)與時俱進精神。所謂開放性,就是所做的作業(yè)或作文,內容無所不包,“海闊憑魚躍,開高任鳥飛”。有時也有個別學生的文章氣勢敢與天公比美,敢與龍王比寶,精彩極了。
可以說,讓學生自選題目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途徑。比如,我有一次布置學生寫有關“國慶”內容的文章,要求自擬題目,自定體裁。大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是“國慶有感”;稍好的是“祖國萬歲”“社會主義好”。有一個學生的題目是最有新意的。他的題目是引用了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一個反而人物“東方不敗”作為本次作文的題目。這個題目充滿了濃濃的創(chuàng)新意味。我在課堂上贊揚了該學生的創(chuàng)新閃光點。同時,我告訴同學們,作文的創(chuàng)新并不難,只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就可以做到。
(四)自編考題?!翱伎伎迹蠋煹姆▽?;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學習的考試成績是學生所擔心與期盼的。平常的考題,都是老師自己出。我們老師也做過嘗試,讓學生自己出考題。我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考試類型,學生每人、每小組出幾道題目或一張考卷。老師可定一個原則:根據(jù)自己實際,圍繞課文,內外結合,難易適中。然后,老師在學生出的考題中進行篩選。實踐中,學生踴躍出題。有些學生甚至搞起了猜題活動,猜測老師如何在學生已有的題目中選擇。出現(xiàn)這種情形,我沒有指責,沒有發(fā)怒,而是鼓勵。因為他們這樣做至少可以減輕對考試的畏懼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積極引導學生親自從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他們樂于思考、勤于實踐的良好習慣,以極大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水平與能力,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胡銘.生活中體驗,建構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策略[J]. 科海故事博覽,2012,385(4).
[2]許玲玲.淺談中職教育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