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彬 李志剛
作者簡介:蔣 彬(1957-),男,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微量元素化學。
摘要:通過3個不同水稻品種、5個供鋅水平處理的水培試驗,研究供鋅水平對水稻精米銅、鐵、錳和氨基酸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供鋅水平、供試品種對微量元素鐵、錳、銅的積累存在顯著差異,鐵的積累量最大,錳次之,銅的量最??;不同的供鋅水平相比較,不供鋅條件下,3個品種對銅的積累十分明顯,80 μmol/L的供鋅水平下,3個供試品種對鐵、錳、銅的積累量最高,320 μmol/L則下降明顯;除26715品種對銅的積累量最高外,不同品種,在各個供鋅水平下,對鐵、錳的積累為:碧玉早糯﹥26715﹥浙農921。氨基酸的含量與鋅水平呈較好的正相關,不同品種的同一供鋅水平氨基酸含量是:碧玉早糯和26715遠高于浙農921;表明鋅處理顯著提高水稻精米中氨基酸含量。
關鍵詞:供鋅水平;精米;微量元素;氨基酸;積累
中圖分類號:S511.0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6-0075-04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稻米的品質要求愈來愈高。以往稻米品質育種主要強調提高蛋白質含量,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稻米營養(yǎng)品質的改良應將提高蛋白質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結合起來[1]。
稻米是人體向自然界攝取營養(yǎng)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徑之一,提高稻米中的微量元素濃度及其生物有效性,既經濟實惠又可持續(xù)解決人體微量元素營養(yǎng)缺乏的難題,因此研究稻米中微量元素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意義[2]。
微量元素鐵、銅、錳、鋅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鐵是人體內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參與人體內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含鐵酶的合成。人體缺鐵會出現(xiàn)貧血、免疫功能損害、肌體易患感染;銅參與人體內造血過程和鐵的代謝,銅缺乏會出現(xiàn)貧血、影響智力發(fā)育,肌體免疫功能降低,還可能是引起冠心病的病因;錳參與人體內多種酶的合成和激活,有抗衰老功能,缺錳會導致男性不育,兒童反應遲鈍、智力下降[3,4]。
李志剛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同一供鋅水平下,不同的供試品種精米中鋅的含量存在顯著的差異,但供試品種籽粒鋅含量均隨供鋅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鋅在精米中含量的提高,對微量元素鐵、錳、銅含量的影響如何,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qū)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網室進行。根據Yang[6]等的試驗結果,本研究選取碧玉早糯、26715和浙農921作為供試品種。
12 試驗方法
采取水培法,采用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營養(yǎng)液配方,鋅處理水平為:00、05、20、80、320 μmol/L的ZnSO4。
培養(yǎng)方法:精選的種子經浸種催芽后播種于尼龍網上,先在無鋅條件下培養(yǎng)10 d,然后選擇大小一致的幼苗移植到8 L的塑料桶中,每桶16苗,4 d換一次營養(yǎng)液,幼苗先在1/2濃度的營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7 d,然后進行全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和不同鋅處理,試驗采取隨機排列,重復3次。
13 取樣和測定
取成熟后的籽粒,經烘干、出糙、精白、粉粹、干燥保存,然后稱樣、灰化,用1∶ 1的優(yōu)級純鹽酸溶解、定容。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Fe、Cu、Mn含量,稻米中氨基酸含量用近紅外品質分析儀測定(FOSS NIRsystems Model50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鋅水平對稻米鐵含量的影響
不同的供鋅水平,稻米對鐵的吸收存在明顯差異。不供鋅條件下,3個品種的鐵積累高于05和320 μmol/L供鋅水平;而在05~80 μmol/L供鋅水平下,稻米對鐵的吸收呈明顯上升趨勢,碧玉早糯由611 mg/kg升到981 mg/kg,增加了606%;26715由519 mg/kg升到968 mg/kg,增加了865%;浙農921由435 mg/kg升到813 mg/kg,增加869%。320 μmol/L供鋅水平,鐵含量最低,碧玉早糯為559 mg/kg,26715為458 mg/kg,浙農921為369 mg/kg;表明適當的供鋅水平有利于稻米對鐵的吸收,較高供鋅水平下,精米中鐵的積累反而受抑制。3個供試品種比較,不供鋅條件下,碧玉早糯的鐵積累能力最強,26715最弱,其余各供鋅水平,鐵的含量總是:碧玉早糯﹥26715﹥浙農921,說明碧糯早玉對鐵的吸收有優(yōu)勢(圖1)。
22 供鋅水平對稻米錳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稻米對錳的吸收,隨供鋅量的增加而增大,t檢驗[7]表明,供鋅水平與3個品種錳吸收量的相關性顯著,相關系數:碧玉早糯為07885;26715為04663、浙農921為07177。鋅水平由0~320 μmol/L,碧玉早糯錳含量增加4119%;26715增加3993%;浙農921增加4762%,
其中浙農921增加量最高。當供鋅水平由80 μmol/L升高到320 μmol/L,26715和浙農921的錳吸收略有下降。不同供鋅水平,3個供試品種的錳含量:碧玉早糯﹥26715﹥浙農921。8 μmol/L供鋅水平,3個品種的錳吸收十分相近,其余各種鋅水平,碧玉早糯對錳的吸收更為明顯。
23 供鋅水平對稻米銅含量的影響
3個供試品種對銅的積累總體趨勢是先下降,而后提高再下降(圖3)。不供鋅條件下,3個供試品種的銅含量都較高,26715和浙農921僅低于8 μmol/L供鋅水平,碧玉早糯則高于所有供鋅水平。從05~8 μmol/L,隨供鋅量的增加,3個品種的銅吸收均上升,其中26715銅積累量最大,為297 mg/kg,明顯高于另外兩個品種。32 μmol/L供鋅水平銅含量最低,三個供試品種銅含量在162~166 mg/kg之間,而且相對均衡。
24 供鋅水平對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稻米中富含多種氨基酸,且氨基酸含量比較均衡,特別是人體所需氨基酸比其它谷物高,常以之作為稻米的重要品質指標之一[8]。
圖4顯示,碧玉早糯的氨基酸含量總趨勢是隨供鋅量的增加而增大,從0~05 μmol/L和20~
80 μmol/L的兩段供鋅水平,氨基酸含量增加較少,脯氨酸在05 μmol/L供鋅水平,含量低于其它供鋅水平。20和320 μmol/L供鋅水平,氨基酸含量增加比較明顯。
隨供鋅水平的提高,浙農921的氨基酸含量變化復雜(圖5)。在總趨勢增加的同時,0~05 μmol/L供鋅水平,亮氨酸、甘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組氨酸的含量維持不變,僅纈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增加,脯氨酸則呈下降趨勢。當供鋅增加到20 μmol/L水平,除精氨酸含量下降外,多數氨基酸含量略有升高。80和320 μmol/L供鋅水平,氨基酸含量增加明顯,而且十分相近。
26715中的氨基酸含量隨供鋅水平的增加,基本是平穩(wěn)增加(圖6),甘氨酸在80 μmol/L供鋅水平含量下降,其余氨基酸含量與供鋅水平呈正相關。但與碧玉早糯和浙農921相比,26715的氨基酸總量增加比例更為明顯,供鋅水平從0增加到320 μmol/L,碧玉早糯中氨基酸總量增加173%,浙農921增加242%,26715則增加431%。
3 結論與討論
不同供鋅水平,供試品種對微量元素鐵、錳、銅的積累存在顯著差異。鐵的積累量最大,錳次之,銅的量最小。其中鐵、銅的積累變化形式更相近,隨供鋅水平的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變化趨勢。錳的積累,與供鋅水平呈正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供鋅水平相比較,不供鋅條件下,3個品種對銅的積累十分明顯,80 μmol/L的供鋅水平下,3個供試品種對鐵、錳、銅的積累量幾乎是最高的,320 μmol/L則下降明顯。
不同品種在各個供鋅水平下對鐵、錳、銅的積累量不均衡,絕大多數是:碧玉早糯﹥26715﹥浙農921。但26715在05、20、80 μmol/L供鋅水平對銅的積累很突出。在不同的供鋅水平下,3個品種中鐵的含量變化大,錳、銅的變化相對較小。
供試品種中,氨基酸的含量與鋅水平呈較好的正相關,僅極少數有波動。不同品種的同一供鋅水平氨基酸含量差異顯著,碧糯早玉和26715遠高于浙農921;同一品種的不同鋅水平,氨基酸的總量提高幅度不同,26715比其它兩個品種增幅更大。不同氨基酸的增量也不一致,但都表明鋅處理顯著提高水稻精米中氨基酸含量。
植物體內的鐵、錳、銅、鋅主要來源于土壤,而微量元素在籽粒中的積累主要受植物根細胞的吸收能力、根向地上部的轉運能力及從葉組織經由韌皮部向發(fā)育的籽粒和種子的裝載能力等因素影響[9、10],李志剛等[5]的研究表明:水稻本身可能存在一個調節(jié)鋅在籽粒里積累的機制,使其在籽粒里的積累能夠穩(wěn)定在一定的水平。水稻對鋅的調節(jié)吸收機制可能也在鐵、錳、銅的吸收中體現(xiàn)出來。
本試驗結果精米中的鐵、錳、銅含量均高于王光亞[11]的數據,氨基酸含量與趙則勝[12]的值總量十分接近,部分值有偏差,可能與試驗條件與精白度有關。王學紅等(2011)[13]的研究表明,超高產栽培顯著提高總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表明通過合理的栽培措施,水稻高產優(yōu)質是可以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段慶波[14]的研究表明,適量氮鋅配合供給能促進Fe、Cu、Mn、Zn在稻米中的積累,這可能是氮鋅之間協(xié)同效應所產生的作用。隨著磷鋅配合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中鐵、鋅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趨勢,銅含量隨之增加,而錳含量卻隨之降低,可見適量的磷鋅供給可以促進Fe、Cu、Zn在稻米中富集。趙巍等(2011)[15]研究顯示,鎘脅迫條件下,根部鐵含量大幅度提高,而葉鞘和葉片鎘含量顯著下降,推測鎘脅迫條件下促進了根表鐵膜的形成,而鐵膜反過來又束縛大量的鎘。而實際的天然環(huán)境中,稻米中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積累,還受到諸多其它因素的影響。參 考 文 獻:
[1] 張明偉.彭仲明.特種稻中微量元素鐵、鋅、錳含量的配合力和穩(wěn)定性分析[J].中國水稻科學,1996,10(4):201-206
[2] 郝虎林,楊肖娥,馮 英,等供磷水平對鐵、錳、銅、鋅在稻株中分布和糙米品質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9,15(6):1350-1356
[3] 吳求亮,楊玉愛,謝正苗,等編微量元素與生物健康[M]貴陽:貴州科學出版社,2000,5-110
[4] 王 夔 主編生命科學中的微量元素[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1991
[5] 李志剛,葉正錢,方云英,等供鋅水平對水稻生長和鋅積累和分配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2003,17(1):61-66
[6] Yang X,Ye Z Q,Shi Ch H,et alGenotytic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iron, manganese,copper, and zinc in polished rice grains[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1998, 21(7):1453-1462
[7] 毛達如植物營養(yǎng)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4,273-275
[8] 周廣洽,潭周镃水稻結實過程中溫度對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科學,1986,1:12-15
[9] Welch R M Effects of nutrient deficiencies on seed production and quality[J]Adv Plant Nntr,1986,2:205-247
[10] Welch R M Micronutrient nutrition of plants[J]Crit Rev Plant Sci,1995,14:49-82
[11] 王光亞主編食品成分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2-3
[12] 趙則勝,賴來展中國特種稻[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104
[13] 王學紅,楊 波,杜 永,等水稻超高產栽培的品質效應研究[J]山東農業(yè)利學,2011,2:42-44,52
[14] 段慶波,寧大偉,韓玲君,等,氮磷鋅配施對稻米中鐵、銅、錳、鋅含量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49(10):74-78
[15] 趙 巍,張聯(lián)合,郁飛燕,等鎘對水稻幼苗累積微量元素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11:63-66,76 山 東 農 業(yè) 科 學 2013,45(6):79~80